“集卡”跑不起来折射出什么?

2008-8-11 11: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重庆市政府口岸办公室副主任 何为
    我们到江浙、闽粤和深圳地区考察,一路看到高速路上大型集装箱卡车在穿梭欢跑,繁忙的物流透视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开放的繁华。而行驶在重庆的各条高速公路上,跃入眼幕的 “集卡”却是寥寥无几。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500公里半径内最经济、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重庆作为内河港口城市,不同于沿海口岸大市可通过铁路、水路、公路多种方式集并货源,而更多的需要依靠公路运输集并港口货源,做大 “公水联运”。因此,公路运输不繁荣,重庆港就是 “死港”。从目前重庆港的情况看,外地货源占比仅为20%左右,大多是做 “自己的业务”,货源腹地未能有效拓展。
    据对一些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的调查了解,重庆货源不足主要是公路运输成本过高所致,公路运输成本几乎占到 “公水联运”总成本的50%以上。如,从成都、贵州运输一个集装箱经重庆至上海,公路运输成本分别为4300、5500元,加上水运费3000元,总运价分别为7300、8500元。如果选择铁路从当地直接运至上海,总运价分别为7100元和8300元。 “公水联运”和铁路运输价格基本相当,还多一个中转环节,时间也更长,孰优孰劣企业自有选择。此外,重庆本地厂装箱货物公路运费也不低,占到总运价的28%以上。
    那么,公路运输成本高企的原因在哪里?一方面,有重庆高速路和港口建设成本高,企业资金回收压力大,收费相对较高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思路不宽、经营不活,习惯于盯着收费做文章,习惯按 “规范”做事,不善于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提高服务、做大规模,实际上是思想不解放、缺乏勇气和智慧的表现。
    一是高速公路收费高、站点多、随意性强,影响周边货源集聚。重庆高速公路收费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中一类车路桥费为2300元/年,几乎是成都同类车型400元/年的6倍,高于上海1800元/年、珠海1500元/年。渝黔、成渝两条外地货源进出重庆港的主通道,重庆段的收费也没有明显优势,同一吨位的集卡车,重庆段收费较成都高40%左右。加之对集卡车不得超重55吨的规定,也使企业望而却步。一辆集卡车箱货重22吨,车自重17吨左右,如果一车运一箱企业亏损不划算,一车运两箱则要超重被罚款。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企业不得不放弃部分周边市场。
    同时,重庆收费站点密集、收费项目杂乱,执法随意性强等问题突出。如:永川至铜梁短短76公里就有三处收费站之多。据某重点外资企业反映,该公司大量原材料靠公路运输,由于收费站点密集,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有企业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吨货物节约一元钱的公路收费,一条年产40万吨的生产线,一年就可节约90万元;如果节约10元钱,就是900万元。该企业共有4条这样的生产线,一年就涉及3600万元的利润!还有大件运输通行监护费也不按标准执行,明明规定每公里30元,企业从涪陵运货至大安170公里,应收5100元,但工作人员随意喊价,经反复协商后才从5万元降到3万元,再降到1.5万元、1.4万元,最后按1万元收取。修建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降低高速公路收费表面看是减少了收入,但是企业发展了,税源涵养了,这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是港口综合费用高、名目繁多,企业难以承受。要增强集装箱“公水联运”的吸引力,必须大幅下调港口综合费用。以20尺标准箱为例,重庆港装卸费为644元/TEU,比上海港467.2元/TEU高37.8%,比武汉港265元/TEU高143%,甚至比上游泸州这样的小码头300元/TEU还要高1倍以上。堆存费为泸州港的2倍、上海港的1.5倍;免堆期只有3天,其他港口大多为7天,上海港更是长达14天。如按堆存10天计算,重庆港42元,宜昌港21元,泸州港9元、上海港0元。寸滩开港3年来,其吞吐量尚未达到一期设计吞吐能力,的确令人担忧。
    三是缺乏鼓励吸纳外地货源的“一揽子”优惠政策。重庆港具备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通江达海,黄金水道得天独厚,但由于缺乏公路优惠收费、鼓励吸揽外地货源、培育打造物流企业等优惠政策,加上港口规划落后、建设速度慢、后方堆场能力差、港口作业设备 (叉车、拖车)不足、周边集疏运道路不畅等,影响港口吞吐能力发挥。四川省为了打造泸州港,从装卸费、堆存费和公路运输费等方面对集装箱运输给与全面优惠,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给予“一对一”的特殊政策,吸引了许多周边货物经泸州港中转。
    四川丰田汽车的零部件就是经上海水运至泸州港转公路抵成都,其放弃在重庆港中转,表明重庆市综合运输政策缺乏吸引力。
    重庆与泸州相距80公里,四川省的综合运输优惠政策,对渝西地区货物选择走泸州港还是走重庆港也形成了一定压力。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通过实施 “长江战略”,让利于内支线各船东货代和货主,吸引集聚更多的货源,其内支线集装箱运量从2005年100万箱增长至2007年的526万箱,增长4倍之多。重庆港同期外地货源占比仅增长了5个百分点, “公水联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中未能凸显优势,大量周边货源流失。
    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极大地制约重庆集卡车运输的兴旺发达,最终将影响重庆的长远发展。
    根据重庆市政府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的目标,到2012年,重庆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00万箱。如果以2007年重庆本地货物37.5万箱为基数,按年均增幅30%计算,到2012年只有110万箱左右;若以重庆港最终形成与三峡大坝过闸能力相匹配的400万箱计算,则为140万箱。因此,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仅仅依靠重庆本地货源难以支撑。
    更重要的是,重庆作为国家定位的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应该立足本地,辐射西南,服务西南。要借助黄金水道优势,实施 “西进战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形成重庆-上海的集装箱 “公水联运”、 “五定快班轮”、 “江海直达”系列特色运输品牌,吸揽集聚周边货源,让更多的集卡车在重庆的公路上欢跑,让重庆港来一次飞跃。为此建议:
    1.清理、取缔一批过于密集的公路收费站点和不合理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规范执法行为。
    2.设立集装箱运输专项资金,实施 “公水联运”畅通工程,鼓励吸引周边货源,加快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改善口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3.建立集装箱运输收费质询机制,由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组成,负责监督和指导相关收费项目的听证、质询、执行等,保证收费项目合理、透明、规范,维护行业秩序,杜绝恶性竞争。
    4.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大幅下调集装箱港口综合作业费,延长重箱堆存期,优惠收取外地货物港口作业费,补贴集卡车载运空箱出港,增加港区作业设备。
    5.启动建设集装箱配载中心。统一规划,按照财政补贴、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加快港口集装箱配载中心建设;加快港区集疏运道路建设;严格控制港区周边用地,预留足够的物流仓储发展用地。
    6.争取国家支持重庆港实施 “启运港退税”政策,凡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在当地一经启运即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实施区港联动,将出口加工区功能延伸至港口,以增强重庆港吸引力。
    7.打造特色运输服务品牌,对重庆直达上海 “五定”快班轮进一步加大航班密度;鼓励物流企业实施联合配舱,提高船舶运载利用率,在沿海港口设立联合配舱专用泊位;开通江海直达国际班轮航线。
    8.加快重庆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参照外地先进经验,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在寸滩、九龙坡、万州、涪陵等港口建设电子信息操作平台,对外实现与上海等口岸城市信息互通,对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