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分析

2008-8-10 11: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上半年,1~6月份我国出口额累计增速21.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个百分点;进口额累计增速30.6%,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4个百分点。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的进出口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确立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即将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定为“一保一防”,而胡锦涛总书记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6点要求中包括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预计,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将更具灵活性,而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促进经济的结构转型,所有这些必然会对我国的进出口产生影响。影响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相关政策的强度与传导时滞。本文对这些可能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货币政策
  2008年上半年,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双防”目标下,央行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加大公开市场回笼货币的力度,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紧缩银根;另一方面加强信贷调控,严控信贷规模。从紧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到市场资金的供给,进而对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对于进口的影响则通过间接渠道传导。由于传导途径较为复杂,具体影响不甚清晰,考虑到2008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减缓较多,此处仅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了市场资金的供给,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在紧缩的信贷政策下,大型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信贷紧张的压力。据有关报道,民间利率已经高达20%以上。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大型国有企业易于获得资金,而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紧张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影响了范围很广的中小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华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生产、投资等,进而影响其出口以及未来的发展。
  2008年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由“双防”调整为“一防一保”,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将更加具有灵活性,可能会出台针对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以缓解这些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这对于大多数出口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已高达6.26%,截至2008年8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423元。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的进出口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能够抵消部分进口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进而增加进口需求;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导致出口增长的降低甚至于一些商品出口的大幅减少。对于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雷曼兄弟高级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在下半年将显着放缓,人民币对美元到年底为6.7,到2009年底为6.3;渣打银行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央行面临的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急剧下滑与进口大幅上扬的负面效应,对2008年下半年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如预期那样放缓步伐,将会缓解出口的压力。
  二、贸易税收政策
  从2004年开始,政府利用贸易税收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以促进进出口的转型,其中以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为最,这对多个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降低出口退税率,自然增加了行业的税收成本,减少了行业的利润空间。由于还受到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与工资价格上涨、资金紧张等压力的共同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缩水严重,不少企业由于难以为继不得不停止生产,这在减少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失业等其他社会问题。作为调节出口的一个政策手段,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因此呼之欲出。
  2008年7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将部分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1%上调2个百分点到13%,但同时取消了部分农药产品和一些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从2008年8月1日起实施,将会影响我国下半年的出口情况。
  受到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影响的主要是与服装相关的出口产品,对于这些行业而言,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将会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成本,进而增加出口。由于受到合同期限的限制,短期内这部分收益能够被出口企业独享,但从长期看,这部分收益将会被需求方分享。从经济结构调整与出口产品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来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只能起到暂时缓解压力的作用,这些行业要想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走产业升级的道路。
  三、其他政策
  除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外,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我国的进出口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其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也构成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基础,这增加了制造业以及一些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成本,缩减了其利润空间,减少了其生产动力。其二,政府近年来加大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对排污费、资源税等的征收增加了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三,在高企的CPI的压力之下,政府试图理顺多年来一直处于扭曲状态的资源要素品的定价机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将“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具体内容包括油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电价机制的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等,这意味着长期以来被人为压低的资源要素品的价格会有一定的提高,这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这些政策的实施都会影响到外贸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四、政策建议
  2008年我国下半年的出口形势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会很大,如放宽信贷政策、调高出口退税率等,但政府有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政策不会改变。出口企业要想求得发展,必须适应市场调节,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
  在货币政策方面,建议央行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灵活性,避免信贷调控对贷款企业的“一刀切”,及时出台政策以满足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有效利用贸易税收杠杆,解决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并出台政策扶持出口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通过补贴与技术扶持等方式帮助出口企业提高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