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进口关税案败诉的思考

2008-8-1 12: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枭冬
    7月 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的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禁止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追加进口关税。这与2月份WTO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一致,即支持美国、欧盟、加拿大的观点,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构成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歧视。
    实际上,尽管对WTO7月18日公布的裁定结果,人们心理上已有预期。但是,结果公布的第一时间,偃旗息鼓了好一阵子的零部件进口关税案还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不只是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贸易司法争端中的首次败诉,更是基于人们对中国零部件市场未来前景的诸多担忧。
    在7月22日,距裁定结果公布后仅4天,中国商务部随即发表声明,中方并不完全认同专家组报告的内容及结论,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中方保留提出上诉的权利。同时,商务部还表示,中国关税政策是为了防止和打击某些公司以汽车零部件的形式进口整车,从而减少利用整车和零部件的税差来偷逃关税的行为。
    商务部及时表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果我们不上诉,国内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日子将更不好过。”他认为,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无论是技术能力、装配质量、生产规模还是研发实力上,都与国外同类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在此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分析曾说,此案“目前影响范围仅局限于类似奔驰和宝马汽车这些高端豪华车型”。可如今看来,影响其实变得更为广泛。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甚至直言:“海外汽车企业们就是希望中国沦为其代工基地,不希望中国汽车在核心零部件上具有竞争力。”
    此次中国零部件进口关税案中,我国首次“败走麦城”。尽管商务部保留上诉权利,但依照过往经验,还没有出现WTO一改“初衷”的先例。所以,大部分人还是非常担心,如果最终裁决中国败诉,那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日后发展走势。
    对此,汽车评论员武卫强分析,败诉结果可能导致多重不利后果:国家损失约50多亿元税收;大批CKD组装的进口车售价会降低,自主品牌危机更大;合资企业无风险快速导入产品调试市场,以CKD的方式进行试产;合资企业放弃国产,降低基础设备投入,直接采用进口部件;国产零部件企业受到伤害极大等问题频现。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有部分人态度积极。一位南昌车主就坦言,既然加入WTO,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而长春一名车主就表示,国外一个汽缸垫才几欧元,国内却上百元,国外零部件价格低廉是事实。倘若中国最终败诉,他希望国内零部件厂商可以在包括价格和质量方面的竞争中与国际尽快实现接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