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出口宜“慢炖”

2008-7-8 13: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实习记者 李协商
    近日,坊间又有传闻,政府在近期将对部分钢材继续加征关税。传闻依据是中国钢材出口在连续三个月环比反弹之后,6月份可能继续反弹并创下年内新高,直逼警戒线——600万吨。
    出口企业如此频频试探“龙威”,政府因何未怒?政府调控的“大棒”因何没有出手?
    “要想稳定中国钢材出口的态势,必须首先稳定政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去年的一番话耐人寻味。
    近几个月钢材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国际钢材价差在不断拉大,平均每吨300美元的差价刺激了国内钢材出口,这是推动钢材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尽管自3月份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呈现递增之势,3至5月出口量分别为415万、477万、555万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呈一个根据市场需求态势稳步上升的抛物曲线。
    和去年的4到6月份的突击出口,呈井喷态势有很大的不同,人为因素减少许多,出口曲线表上生硬的暴涨暴跌式拐点转折荡然无存。
    这可以看作是政府与钢铁企业之间为打破钢铁“出口-政策”怪圈的一个努力:过去一年多来,钢铁的出口与出口控制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随着钢铁出口迅速增加,国家开始控制钢铁出口,但是控制政策却在推动国内外市场价格差拉大,导致钢铁出口更大幅度地增长;为抑制出口暴增,国家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出口控制措施,而这些措施反而更加刺激钢铁提前 “透支出口”,形成更为疯狂的局面。
    几番博弈下来,政府、企业和市场都很“受伤”,出口始终在震荡调整中进行。
    今年政府的暂时沉默可以理解成政府和企业经受市场的洗礼之后,一个双方尊重的结果,一方面企业的出口更加理性,在面对巨大的差价面前,兼顾国家的政策和自身的长远利益;一方面也凸显政府的调控手段也更加稳健和灵活,并没有因为短期的涨幅做出决定,更加注重对市场的观察,对市场健康发展的调控,而不是单纯在数字上的管制。
    因此,即便国家再次出台政策调控出口,其主要目的也将从控制出口量向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可能以微调为主,调整的对象很可能以目前仍享受5%退税的合金类产品为主。
    今年,政府在烹制钢铁出口这锅汤的时候,更加注重了对火候的拿捏,对沸点的掌握,并没有急于出台政策。
    而且今年的微火慢炖或许比去年的急火爆炒更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