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粮源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2008-7-7 13: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揽子惠农政策,为粮食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以政策扶持为契机,培育壮大经济实力
2007年国家除继续对粮产区实行综合直补(粮食直补、种子补贴、粮食大县补助、农机具补贴等)和对龙头企业贴息扶持及投资人股外,明确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确保优质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落实对内资重点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业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产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发展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一批优质、专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流转信贷投入力度和项目资金扶持力度等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大,覆盖面广。我们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二是启动并储备一批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项目储备就没有后延实力,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抓手。在项目选择上,既要符合政策取向,又要瞄准市场前沿;既要立足主业,又要跨行合作。着力突破土地、资金、环保等瓶紧因素的制约,精心规划,稳步实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目前我市粮油产品,品牌过多过杂,很多企业贴牌生产的比例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不大。着力解决企业间互利合作意识不强,行业内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不断提高品牌效应。三是发展精深加工。精深加工是粮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是企业的灵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适用技术的推广,市场需求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力加强,追求高附加值是企业的内在选择。最近到外地一个企业考察,缮食纤维面条每300克出厂价卖到8元,远远高于面粉的盈利水平。像米糠营养素、速食方便米粉(条)、保鲜米粉(条)以及各种功能性大米,生产技术成熟,工厂化生产条件具备。着力解决初加工产品过多且生产能力过剩,技术含量过低,精深加工严重不足等问题,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和应对市场能力。四是大力实施产业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是龙头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一定要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储存保化能力和产业联动能力。我们要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粮食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重点推进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企合作组织,通过吸纳农户入股、技术入股、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形式,着力解决农企合作关联度不大、产加销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二、以产权改革为抓手,突出发展区域经济
从经营角度看,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之间的较量。粮食经营的“春秋列国”•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粮食企业进行新一轮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壮大骨干粮食企业的竞争实力。在调整改组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2007)74号文件精神,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总体上做到集中优势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盘活呆滞资产,淘汰无效资产。重点抓好工商联手、国有购销企业整合、国企民营融合改组等,同时,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集团经营的优势,力求取得规模效益。从粮油种植结构看,除庐江和无为部分地区一油(麦)双季稻外,其它地区主要以一油(麦)一稻为主,粮油种植特色明显。但优质品种杂多,生产不成规模;特色品种畅销,基地开发不足。重点围绕“巩固和扩大优质带,拓展和开发特色带,淘汰和改造传统带”,不断横向扩张,增加品种,纵向拉长,系列发展,逐步形成优质化、专用化、规模化的具有巢湖特色的原料产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化。从产销一体化看,仍然存在产销联结不紧密、信息发布体系不健全、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相脱节的状况,重点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调配社会资源,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组织,逐步形成生产基地化、程序规范化、技术标准化、产销一体化、服务网络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以促农增收为重点,强化农企双赢举措
促农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粮食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更是粮食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农业是一个大的产业,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离开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工作就如鱼离水,粮食企业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空间。
第一,按照市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实践证明,订单农业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粮食企业掌握粮源、发展生产、搞活流通的有效手段。粮食工作要结合市场需求向下延伸,组织订单生产。着力在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依法履行合同和提高履约率上下功夫。
第二,按照现代物流,构建市场网络。一方面要结合粮食生产布局的调整,合理设置收购网点;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寻求产销联结紧密的合作形式,真正实现产销一体化。
第三,强化为农服务,细化各项举措。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粮食企业网点多,富余人员多,长期与农民兄弟打交道,启动农村市场,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服务离不开农民,农民需要服务。坚持服务为上,在服务中求生存谋发展。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全程服务。改变单打一的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农企合作组织和各类中介机构的建设。产前利用自身连接市场的优势,向农民发布市场需求的种植信息,产中以基地开发和订单生产为媒介,联手农技等部门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田间管理等服务,产后重点落实国家政策、兑现订单价格承诺、提供科学储粮服务,确保把农民生产的余粮收上来,努力降低农产储粮损失。三是引入现代经营理念,积极探索农企联手创市场。借助国家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机,通过农民自愿入股、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多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市场经营成果。切实发挥好连接城乡的优势,拓宽“两代一换”、“多代多换”业务。大力推行“二次结算”、“保底价结算”等多种惠民举措,以服务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为宗旨,在为农服务中扩大经营,发展壮大自己,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以自身建设为核心,加快培植现代企业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我市现有企业与现代企业要求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人发问:一个缺乏现代管理的企业,能走多远?非常值得深思。改变这种现状,是需要一番斗争的,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有的甚至需要脱胎换骨。
一是采取选派、集中轮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有计划的组织安排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分析把握市场脉搏,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个人素质。
二是按照生产经营方向,了解掌握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尤其是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建立专家型人才库,借智借脑把脉问诊进行战略咨询。三是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投资决策、经营运行、劳动用工、风险控制等现代管理机制,实现家族式的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投资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向科学性转变,企业的单纯趋利性向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转变,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