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通关“利器”引台资

2008-7-7 13: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台商认为,发展大物流、大通关将是武汉制胜之道 
  “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闽南再到中西部,台资企业正在转移!”昨日,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陈武雄如是描述台资企业的转移轨迹。
  诚然,向中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但经贸发展物流先行。昨日,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陈明德告诉记者:“该会600 家会员企业已把300 个工厂建在大陆,但建在武汉的工厂还不多。考虑到武汉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未来更多企业会迅速转移过来!”台商认为,对于有先天区位优势的武汉而言,发展大物流、大通关将是制胜之道。
  ◇新闻背景
  通关繁琐首家台企短暂谢幕
  1989 年,武汉首家台资企业——武汉汉龙木制品有限公司在汉阳诞生。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投资仅几万美元的企业经过短暂的“试水”之后,很快消失。
  据武汉台商协会会长余明进介绍,这家企业主要生产根雕工艺品,当初看中的是湖北境内神农架、武当山一带丰富的森林资源,这家企业投资规模仅仅几万美元。
  “当时,这家企业生产工艺不太成熟。”余明进说。据悉,武汉汉龙木制品有限公司曾经装了两个集装箱的根雕产品运往台湾,由于当时出口手续比较繁琐,运输时间长,加上工艺欠缺,在海上运输时受潮,结果到达台湾时,所有根雕都腐蚀长虫,全部报废,损失惨重。汉龙木制品公司最终泪别武汉。
  武汉市台办宣传处处长任健表示,尽管汉龙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规模很小,而且短时间内便以失败告终,但作为第一家进入武汉的台资企业,其历史意义仍然大于现实意义。
  正是这家企业,拉开了台商投资武汉的序幕。
  本报记者 尤义
  发展大物流 武汉有信心
  80年代首家来汉的台企——武汉汉龙木制品有限公司出师不利,最终败走江城,究其原因,和当年武汉物流不畅不无关系。
  武汉台商协会会长余明进介绍:当年,汉龙公司曾经装了两个集装箱的根雕产品运往台湾,由于当时出口手续比较繁琐,运输时间长,加上工艺欠缺,结果到达台湾时,所有根雕都腐蚀长虫全部报废,损失惨重。汉龙公司最终黯然离开武汉。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湖北承接转移扩大开放会议上,省长李鸿忠提出:要打破制约湖北发展的“玻璃顶”,加快物流保税园区建设,把通向世界的空港、水港延伸到武汉。
  李鸿忠认为,若没有这些“硬件”,扩大开放只能是在“桌子底下放风筝”——高度有限。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招商引资而言显然是一个“硬杠杠”、一个先决条件。发展大物流,武汉有决心!
  记者获悉,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这一在沿海发达地区才享有的优惠政策,将在武汉出现。全省首个保税物流中心——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获批。
  “ 武汉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后,将极大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武汉海关关税处处长杨良勇如是表示。
  瞄准综合保税区 武汉志存高远
  瞄准大物流、大通关,武汉志存高远。正所谓“放长线、钓大鱼”,武汉在积极申请保税物流中心的同时,更野心勃勃地瞄准了综合保税区申报!
  在获悉武汉将建B 型保税物流中心后,网友江中一叶激动地评价:“获批保税物流中心意义重大,具有类似自由港的性质!比以往的保税区、保税仓库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目前,全国已经获批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只有3 个:苏州高新、南京龙潭、北京航港。保税物流中心获批,无疑将又把“海岸线”向武汉推进一大步。
  2004 年,武汉首家保税仓库在阳逻开业;2008 年,全省首个保税物流中心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获批。5 年间,武汉完成了从保税仓库到保税中心的跳跃,这一跳跃并没有中止,仅仅是画上了一个逗号。
  事实上,武汉还有更高的目标——综合保税区。记者获悉,综合保税区是国家为推进区域整合试点而批准的,基本涵盖了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所有功能。实行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并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
  我国现在有保税港区6 个(上海、天津、大连、海南、宁波、广西北部湾),综合保税区2 个(苏州工业园、天津滨海新区)。武汉海关近日表示,该部门将在支持设立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基础上,大力推进建设综合保税区。
  在今年四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博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曾骄傲地公开宣布:中部物流不便已是过去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