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口岸上半年化肥进出口形势分析

2008-7-31 13: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天津口岸6月出口化肥4万吨环比上涨67.3%,出现化肥出口强劲反弹现象,天津口岸1至6月出口尿素10.7万吨,同比增长32.6倍。   海关总署7月30日消息,财政部表示,自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将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化肥类产品及部分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的基础上,以出口价格为基础,加征特别出口关税,税率为100%。该政策实施后,据海关统计,2008年4、5月天津口岸化肥出口量与上月相比分别下降60.2%和38.2%,但2008年6月天津口岸出口化肥4万吨,与上月相比增长67.3%,出现化肥出口强劲反弹现象。
  一、2008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化肥出口的主要特点:
  出口品种以尿素为主。2008年1-6月天津口岸出口尿素10.7万吨,同比增长32.6倍,占天津口岸同期化肥出口量的35.7%。
  出口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2008年1-6月天津口岸民营企业出口化肥21.1万吨,同比增长1.4倍,占同期天津口岸汽车出口量的70.3%。
  出口国呈现多元化特点。出口国以马来西亚、印度、韩国为主,三者合计出口化肥13.2万吨,占同期天津口岸汽车出口量的44.0%。
  二、2008年6月天津口岸化肥出口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国际化肥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刺激中国化肥生产企业大量出口;国内化肥供应充足,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中国化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可将加征关税转嫁给国际市场。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化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在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大幅下降的局面下,国内化肥生产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亟须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国内化肥价格下跌空间不大,从而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确保国内化肥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2008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多个政策抑制化肥出口,保障国内农业生产供应,从各个环节完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抑制化肥价格的过快上涨。尽管出口关税大幅,但由于中国尿素、磷肥出口量只占生产总量的10%,所以,对整个行业来说,表面上影响很大,但实际影响不大。从尿素来看2004年开始到现在,总体上是供过于求的,近期价格之所以上涨,主要原因在于上游原材料如石油、天然气、无烟煤价格上涨推动了成本不断上涨。同样,受硫磺、煤炭、磷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磷肥价格目前创出了历史新高。出口关税大幅上调抑制了化肥企业出口,增加了国内供给,将造成今后几个月化肥价格有所下滑,但由于成本的上升,尿素、磷肥价格仍将处于高位运行态势,所以,化肥价格下调的空间不大。即使出现下跌,也是小幅回落,也就是10%的下降空间,因而对整个行业影响不会太大。化肥生产成本上升把化肥价格维持在高位,加征出口关税限制出口政策并不能化解这一矛盾,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国际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从而导致国内化肥生产企业仍热衷于化肥出口。
  2008年自然灾害导致国内化肥生产量下降不利于中国农业生产。2008年1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连续低温、雨雪和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致使交通严重受阻,影响了国内上半年的化肥生产。更为严重的是,重庆、湖北、贵州、安徽等地因供电系统受损,电力供应受限。化肥行业是用电大户,’拉闸限电’化肥企业将是首当其冲,部分企业的化肥生产线已经被迫减产、限产,有的地方甚至停产,对春耕备肥影响极大。
  国内化肥资源流向国外不利于中国农业生产。目前氮肥企业生产所用的煤炭订货量比上年减少,出矿价每吨增长30-40元,尿素生产成本每吨要比上年高出80-100元,个别企业要增加150元。而化肥出口价格又在持续上涨,生产企业为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更愿意优先将产品供应国外,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化肥价格不回落必将影响农民收入,进而影响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先后减免多种农业税,并实行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及措施,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化肥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农民购肥成本增长,种粮补贴难抵化肥涨价,生产收益出现缩水。化肥价格持续升温必将导致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受挫,进而导致粮食价格的联动上涨,将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增加国家抑制通胀难度。
  四、相关建议:
  继续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化肥出口再次升温。一方面,应针对目前国际国内价格差距过大的局面,继续通过调整出口关税税率等经济杠杆,降低出口利润,抑制化肥出口积极性,保证国内化肥供应。另一方面,在稳定国内化肥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继续认真落实和发展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价格优惠政策,为化肥企业将销售市场不断转向国内创造动力。
  继续采取措施稳定化肥价格,保证国内春耕化肥供应。一方面,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做好化肥价格管理工作,落实化肥价格监管政策,准确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形势和价格动态,从生产、供应、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管手段,努力保持化肥价格基本稳定,抑制化肥价格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国内化肥生产及经营企业应自觉遵守价格政策,承担社会责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化肥价格监管的相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规定,保证春耕期间化肥的及时生产和供应。
  政府主导推广科学施肥,减少中国化肥需求。政府应大力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组织有关部门研究,颁布并推广农作物施肥国家标准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地区。同时鼓励生态农业发展,多用农家肥以减少化肥需求,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利用多重渠道减少化肥价格对农民影响。政府可根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直接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以补偿化肥价格对农民生产的影响。同时加大农民种植科技含量,从提高种植技术,掌握高新科技入手,利用现代化管理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尽可能降低化肥价格过高对中国粮食生产的负面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