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拒绝农村公路“半拉子”工程

2008-7-3 5: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次会议安排在霍山,是因为这里是老区、山区、库区。经济发达做得好的地方不能有‘看不起’的思想,经济欠发达、困难较多的地方不能有‘学不起’的思想,更不能畏难怕难。学霍山学什么?就是要学习老区人民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是安徽省交通厅厅长梅劲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的开场白。 
现场会促进质量提升 
        当天,梅劲率领全省市、县、区交通部门主要领导参观了大别山区霍山县农村公路建设现场。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身。近年来,霍山县“村村通”工程建设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在资金筹措、质量监督、工程调度、工作奖惩、工程验收上,都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同时,在管理和养护工作上,该县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若干个养护标段,包养到人进行养护,实现了路面平整,路肩整洁,边沟畅通,标志完善,行道树齐全,基本达到“畅、洁、绿、美”的要求。 
        此次在霍山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就是要在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解决农村公路管养缺失、弃养待建等问题。 
        今年,安徽省将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为契机,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监理、检测和监督的作用,确保每个项目在施工期间监理人员不少于一人。监理人员要求必须具有公路或相近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对关键工程、隐蔽工程实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理。坚持旁站监理和巡视监理,监理抽检频率不得低于30%。优选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公路或相近专业的施工单位,把有人员、有技术、有设备和有经验作为考核条件,防止“一流企业投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施工”的现象出现。坚持规范意识,依法监督管理,实行“六个公开”,即公开工程项目名称、投资规模、参建单位、技术标准、施工工期、质量举报电话等。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六项制度”,即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开工审批制、质量责任登记与追究制、质量缺陷责任期和保证金制、质量鉴定与验收制。特别是注意严格开工审批制度,做到资金不落实的不开工,没有设计图纸的不开工,没有技术交底的不开工,施工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不到位的不开工。将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消灭在萌芽之中。 
管养改革向纵深发展 
        安徽还将加大对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改革力度,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剥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工程单位,将直接从事大中修等养护工程的人员和相关资产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养护管理模式。采取群专结合、分段承包、农户自养等多种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养护。提高养护工作质量,降低养护工作成本。全力解决农村公路无路肩、无边沟等问题。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按《路政管理规定》执行。村道的路政管理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参照《路政管理规定》执行。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应结合养护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的作用,利用乡规民约,调动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村公路保护工作。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县级政府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县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可与乡镇签订合同,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