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倾听重庆心跳:“枢纽”对重庆究竟意味什么

2008-7-25 12: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内陆城市面朝大海 世界倾听重庆心跳 
  7月20日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这个城市的决策者们宣布,重庆将按照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在2012年实现市内高速公路4小时通达,周边六省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实现“8小时西南”目标———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执掌重庆以来,在近期提出的八大宏伟目标之一,即“枢纽重庆”所包含的内容。 
  但是,这个“枢纽”对重庆究竟意味着什么?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一语中的:重庆的枢纽地位,将帮助重庆更快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闻到了财富的味道
  7月24日,重庆市涪陵港江水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永明开始酝酿一个新的规划,即再搞4条3000吨以上的化危品船和集装箱船,以壮大公司实力。 
  作为市政协委员的他,自然对时局有更深刻的理解。“现在因为油价和钢材价格居高不下,才暂没出手。”彭永明说,去年他已经新增了几条船,因为保税港区和重庆综合交通发展的态势,对航运企业都是一个利好。等时机成熟,他将再次出手。 
  而民生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助理对记者表示,三峡工程对长江航道的改善主要在重庆范围。“重庆拥有到上海的直达班轮,可以在港口满载,而四川的主要港口泸州在枯水时还不到2米,只能装载20到30标箱。另外,与四川泸州港相比,天气正常情况下,重庆港到上海一个来回一般要少花4天左右时间。”这使得重庆的黄金水道具有相当优势。 
  精明的商人们,已如野狼般敏锐地捕捉到了“血”的味道———财富的味道:重庆打造大西南枢纽,商机无限。 
  据重庆物流协会副秘书长严文萃透露,重庆的物流业项目正在纷纷上马。“全球物流大王马斯基正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合作,而香港招商局将投资4个亿,在重庆建4大物流中心和基地。”严文萃说,“此外,海尔电器也在江北规划有1400亩的物流中心。” 
  据记者了解,香港招商局在茶园和沙坪坝的物流分流中心分别规划有200亩和250亩,而其在万州的物流基地投资将达2到3亿元。“这些都将加快重庆成为西部的物资集散中心。”严文萃说。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以保税港区为依托,实现各物流园区的无缝连接后,重庆港的政策洼地效应将显现。西部地区的物资将向重庆汇集,这也迫切需要成为交通的大枢纽。” 
  李勇认为,重庆保税港区将对西部地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周边省份可直接到重庆保税港区报关出海,重庆需要为他们打通到重庆的快速通道。” 
  “除了马斯基和香港招商局,”重庆市物流协会副秘书长严文萃告诉信报记者,国内外企业已有不少瞄准了重庆港的优势。 
  重庆的优势和劣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重庆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通达九州。但由于大山阻隔,重庆跟这些周边省份的连接,却并不十分紧密。 
  重庆拥有如此诱惑力?若是在几年前,这几乎是让重庆人都不敢相信的事实。这个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的城市,可谓身处“囹圄”: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而域内同样江河纵横,超过9成为山地和丘陵,平坝面积不足1成。 
  大山的阻隔,使这个拥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孕育独特的文明,也使得无数对这片土地充满热情的人们,望而却步。 
  “重庆必须冲破大山的阻隔,跟周边省份紧密相连。”一位区域经济学家表示,重庆是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连接的桥梁,只有成为交通上的枢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增长极和经济中心的目标。 
  从地理位置上看,重庆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通达九州。但由于大山阻隔,重庆跟这些周边省份的连接,却并不十分紧密。以到武汉为例,重庆至武汉的特快列车要行驶至少15个小时才能达到汉口站。 
  重庆市交委向信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去年底,我市已基本建成了内环高速公路、重庆至成都、重庆至贵州、重庆至武胜、重庆至邻水、重庆至宜昌、重庆至遂宁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路网,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但这些数据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近邻四川的大手笔交通规划和建设,也给重庆形成了压力。例如,四川在去年出台了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的《四川省加快交通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确定18条前往云、贵、渝等周边省市的公路出川大通道,计划至2010年,实现与西安、兰州、贵阳、昆明、重庆等周边省市中心城市一天内到达。 
  显然,重庆要在西南形成聚集和辐射,必须在交通上也赶超邻省。 
  打通三条出海大动脉 
  2000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来到市交委。听取汇报时,他扭住“所有区县当日抵达主城”刨根问底:“当日是24小时、12小时、还是8小时?”“8小时重庆”应运而生。 
  尽管重庆地理环境恶劣,但其区域优势仍然促使其快速发展综合交通,并向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迈进。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通过的有关决定,重庆将“打造便捷高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增强我市辐射和聚集能力。” 
  事实上,重庆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的城市。这是重庆在走向“枢纽”的一大利好。 
  但对于交通基础异常薄弱的重庆而言,这些利好并不足以让重庆人高兴。重庆市交委官员告诉记者,与平原地区相比,重庆高速路网的建设,其成本要多出2~3倍。“别人3000万元能修1公里高速路,而我们要挖洞、架桥,甚至花8000万~9000万元才能修1公里。”这位官员说。这对财力有限的重庆而言,也是一道难题。 
  7月22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有关情况的说明》。市交委主任丁纯在汇报时称,按照概算,重庆计划开工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将近8000万元,总投资接近800个亿。 
  按照重庆的规划,新规划的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已经建成的1000公里高速路一起,将形成重庆与周边省市相连接的快速通道。 
  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提出,要确保在5~7年内,建成我市至西安、昆明、贵阳、长沙、武汉的高速公路和成渝第三条高速公路,实现“8小时西南”通达,抓紧沿江高速公路建设,构建重庆至长三角、珠三角和北部湾三条公路出海大通道。 
  而8年之前,重庆才提出“8小时重庆”的目标。 
  市交委副主任滕宏伟向媒体披露,2000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来到市交委。听取汇报时,他扭住“所有区县当日抵达主城”刨根问底:“当日是24小时、12小时、还是8小时?” 
  “8小时重庆”应运而生。2004年,“8小时重庆”目标提前实现。 
  从“8小时重庆”到“8小时西南”,重庆正在向“蜀道之难”发起攻坚战。 
  超越成都的枢纽地位
  李勇相信,在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发挥,以及重庆5平方公里的西部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重庆在物流方面的实力将真正超越成都,彰显在西部的枢纽地位。 
  “高速公路要加快建设,这也是应对物价上涨、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丁纯在向市政府的汇报中说,除了隧道、桥梁等加大了成本,征地拆迁和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也是成本增加的原因。而提前实施建设,期间承担的建设资金贷款利息将低于建筑材料、人工等各种成本增加,在经济上有利于降低高速公路建设造价。 
  而铁路和水运、航空也将“大赶快上”。薄熙来书记亲自主持审定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江河航道及重要港口、码头建设,有效提高通航能力,建成我国内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 
  “尽快打通兰州—广州、上海—成都铁路干线重庆段,建成湘渝二线、兰渝、渝利等干线铁路和集装箱中心站,形成国家级铁路枢纽。” 
  “加快推进江北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立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中心。” 
  严文萃还透露,市发改委正在就我市物流业的十一五规划作出调整,“以便新的项目出台和原有项目加紧上马。” 
  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也提出,“建设区县之间的高速公路和渝万城际铁路,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运输网。启动主要工业园区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园区的综合快速运输能力。”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寸滩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空港三大物流园区将实现无缝连接,这将是一个高效的物流平台。”李勇相信,在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发挥,以及重庆5平方公里的西部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重庆在物流方面的实力将真正超越成都,彰显其在西部的枢纽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