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中国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风险

2008-7-24 13: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钢
    这些年来,国内钢材价格一直在上涨,尤其是近两年多来,价格涨势极为强劲。据测算,到2008年6月末,全国30个主要城市、五大品种的钢材平均价格为6263元/吨,比2005年末上涨106%,绝对吨价提高了3216元。受到供求关系以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一段时期内钢材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并且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
    笔者始终认为,市场经济中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因此,国内钢材价格也不可能一直涨下去,迟早要发生与真实供求关系相一致的行情回调。
    一般而言,过高价格向合理价位的回归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软着陆”方式。其前提条件是生产企业自律,及早自觉刹车,控制出厂价格上涨节奏与速度,关注下游企业消化能力,加强与下游行业的价格协调与沟通;要加强自身成本消化能力,避免成本增加因素100%向下游行业转移;更不能够借题发挥,乘机炒作,完全覆盖成本后还获取更多利益。这样做可以防止价格涨过头,导致自身消费基础的急剧萎缩和行业产能的过度膨胀,实现市场价格的缓慢平稳回落。这是一种理想局面。
    一种是“硬着陆”方式。如果价格上涨失控,出现出厂价格与市场行情轮番上涨、钢材价格与冶炼材料价格轮番上涨局面,一些生产和流通企业乘机炒作,推波助澜,搅起太多的泡沫,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价值规律就会强制性地、破坏性地发挥作用,引发价格泡沫的破灭,"买涨不买落"市场行为的推波助澜,最终会将市场行情推入漫漫寒冬,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损失惨重。最近15年以来中国钢材市场已经发生过两次类似情况。
    令人担忧的是,有迹象表明,中国钢材市场价格"硬着陆"的可能越来越大。
    一、钢材价格出现了轮番上涨失控局面
    首先是钢材价格与钢铁冶炼材料价格的轮番上涨。钢材价格上涨后,直接刺激矿石、焦炭等冶炼原料价格的上涨;冶炼原料价格的上涨,又为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提供了支持动力,如此循环往复而已。其次是钢材产品出厂价格和市场价格的轮番上涨,彼此提供支持条件和涨价空间。轮番上涨的结果,是钢材行情的扶摇直上。如前上述,两、三年的时间内,无论是钢材出厂价格、钢材市场价格,还是铁矿石、焦炭价格,都上涨了1~2倍,甚至更多。其涨速之快、涨势之猛,几乎到了失控程度。
    二、消耗钢材的最终商品销售市场相对萎缩
    在钢材价格与冶炼材料价格轮番上涨、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轮番上涨的同时,消耗钢材的最终商品销售却在相对萎缩。
    这种相对萎缩,首先体现在住宅销售市场的降温。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虽然目前降温仅是表现为投机和投资买房急剧萎缩,销售量大幅下降,少数城市住宅价格率先跌落,还没有出现全国住宅销售价格的普遍回落,但这个调整一定会到来。届时,目前还在快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势必受到极大冲击,因此占据中国钢材需求很大比重的建筑钢材消费增长势头将显著回落。
    即使房地产价格的真正调整还没有到来,由于建筑钢材为代表的投资价格的大幅上涨,比如建筑钢材价格同比涨幅超过60%,就已经使得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显著缩水,实际增速同比回落。而房地产销售市场形势逆转,住宅价格泡沫破灭,将使得建筑钢材的需求力度进一步减弱。
    其次体现在汽车销售增速的回落。据有关资料,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8%左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22%以上的增长水平。由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并且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由于此轮国内成品油价格远未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在消费者中形成了强烈的继续涨价预期,部分消费者将放弃购车计划。因此高油价对于汽车产销的冲击效应还将继续显现。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国内车市连续3年景气周期或将终结,2008年到2009年可能会是整体车市比较困难的两年。汽车产销的回落,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车用钢材消费的重大冲击。
    再次是家用电器销售市场不景气。在全球股市“硬着陆”财富效应剧减的同时,通货膨胀又导致货币购买力缩水,进而对家用电器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不仅导致了中国家用电器出口情况的不理想,还使得国内家用电器大量积压,价格战愈演愈烈。比如家用空调。据国内空调市场权威统计机构中华商务网统计,进入二季度后,国内空调市场销售急转直下。其中4月份市场销售同比仅增长9%,比一季度增速急剧回落了30个百分点,而5月份销售则下降32.67%,创下国内空调市场6年来单月最大跌幅。截至5月底,全国空调库存量达1075万台,同比增长9.74%。
    最后是制造业其发展趋势也不理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逼近指数为50的经济衰退临界点,作为中国钢材消费的重要方面,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不理想,即意味着下半年制造业钢材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在这个大背景下的钢材价格(也包括矿石、焦炭、废钢等冶炼原料价格,下同)的持续性强劲上涨显得是多么不合时宜。这种脱离下游消费需求和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其实就是价格泡沫。现阶段钢材价格涨势越是强劲,与实际需求和生产成本脱离越远,其价格泡沫就越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钢材价格脱离其消费基础一直涨下去,迟早会将下游行业逼入绝境,从而导致自身基础的崩溃,即大量下游企业的破产倒闭。比如全球航空燃油价格的强劲上涨,已经导致了境外一些航空公司的严重亏损和倒闭。
    三、钢材价格的持续性强劲上涨,刺激钢铁产能继续膨胀
    在高价格、高利润的刺激驱使下,今年以来全国钢铁行业投资的明显加速。据统计,2008年1~5月份累计,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实际完成投资965.53亿元,同比增幅为2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为三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在国内外经济双减速、钢材需求增长势头回落确立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呈现更为强劲增长局面,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产能还在膨胀,新的供给还在增加。也就意味着今后中国钢铁产能将严重过剩。
    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表明,中国钢材价格不仅出现了泡沫,而且其泡沫越来越大,几近失控,这就产生了中国钢材市场价格必须进行调整的客观要求。或者是自觉调整,或者是被动调整;或者是 “软着陆”,或者是“硬着陆”,两者必居其一,企图避开调整是不可能的。同样因为前期价格行情上涨过快、涨势过猛,中国股市已经出现了 “硬着陆”;国内部分地区楼市亦出现了 “硬着陆”;汽车市场和家用电器市场也不乐观。中国钢材市场会不会步其后尘,也随之 “硬着陆”呢?现在还难下结论,但却是需要高度关注并努力避免的。(摘自中国钢铁价格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