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明显放缓 趋紧政策可能松动

2008-7-22 12: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了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备受关注的出口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一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而且,从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来看,出口继续回落的压力仍比较突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在内外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增幅放缓迹象日益显现,而今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与之相关的行业发展也出现波动,据报道,在第一外贸大省广东,已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因此倒闭。 
  这不禁令人担心:中国的外贸发展是否会走向拐点?这几年从紧的贸易政策今后是否有放松的可能? 
  “市场+政策”因素 
  “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顺差同比下降11.8%,这个回落幅度是我国入世以来最大的数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而且,这个数字还是以美元计价的,若按人民币计价的话,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还会更高。另外,这其中还没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 
  导致出口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赵晋平总结,是“市场+政策效应叠加”的结果。 
  第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惜贷还在继续蔓延。去年11月,商务部政研室曾发布一份名为《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面可能让全球经济都踏上颠簸之旅,与之高度相关的中国将首当其冲,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很可能在未来陷入订单大幅缩水的困境。这是商务部突然一改之前对我国出口上扬势头过于追高的判断,转而警示出口企业,防范因外需下降可能导致的出口急速下降风险。 
  第二是美国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而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是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人民币汇改导致的升值;另一方面是美元贬值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这对国内出口企业尤其是一般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 
  第四是生产成本上升。一方面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今年以来,受全球粮食、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飙升的影响,中国出口企业也面临原材料、燃料等成本加速上升的压力,挤压了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人工成本上升,各地最低工资标准都有所上调,尤其是东部沿海劳动力价格上扬。再加上土地、银根、环保等政策的不断收紧,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五是政策因素。2006年以来,为了减缓经常收支顺差过大压力、抑制“两高一资”型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头,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政策,这种紧缩性外贸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第六是国际市场需求明显减少,贸易监管加大,贸易保护日益严重。 
  第七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6月份以来许多地方持续洪灾等,导致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电力紧张、开工不足。 
  赵晋平分析,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外贸顺差适当减少尚属正常。减少顺差,减少贸易摩擦,减少资源浪费,限制“两高一资”商品生产和出口,符合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卢进勇博士认为,回落是正常现象,与宏观调控追求的目标基本符合,最终形成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这是好事。“国家就是想从出口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变到内需拉动上来”。  继续从紧还是适度放松?  
  “虽说不能对出口放缓盲目恐慌,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赵晋平提醒说。部分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出口将面临很大困难,例如纺织类企业,它对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年1月—5月,我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而去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一进一出相比,今年前5个月实际少吸收就业25万人。 
  另外,纺织类亏损企业也在增加。今年前5个月纺织企业亏损722家,去年同期是337家,亏损率上升1.9个百分点。利用工业和贸易统计计算,可以发现,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该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将相应减少61万个左右。而对美国的出口每下降10%,我国的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收总额将分别减少187亿元、7.2亿元和5.3亿元。 
  赵晋平分析,形势发展产生的压力可能超出企业和城镇就业的承受能力,一些行业难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要考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他认为,下半年,外部经济环境改善的可能性较小,适时放松出口政策,是防止出口滑坡的关键,也是防止经济剧烈波动的关键。 
  赵晋平建议,政府制定政策时应更多地考虑企业承受能力,把政策调控目标相对集中,或者有选择性地放松。首先应放慢政策调整的节奏,不宜增加新的出口紧缩性政策,包括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政策等。如果由于出口增长快速回落开始对国内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应当有选择地放宽政策限制,例如加工贸易保证金实转政策等。 
  其次,政策目标应当相对集中,避免多重目标扰乱市场预期。减顺差的着力点,一是应当放在进口方面,可以通过开放市场、取消许多商品的进口许可管理、提供良好的进口信贷和便利化服务等措施促进贸易平衡。二是应当继续将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作为主要目标;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事关保障就业增长和稳定的大局,不宜成为压顺差的目标。 
  再次,政策实施应当因地制宜和兼顾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过快和过渡期短,是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 
  卢进勇也建议,要关注降温过程中一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关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困境会造成多大的就业问题。 
  但他也认为,随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目标的一步步实现,低端出口行业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草根式出口模式的生命力也将愈发减弱,优胜劣汰是自然的选择。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形势的变化,在客观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我国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导向是一致的。 
  当然,他也建议政府要把握好形势演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更应该从拉动内需上多做文章,而低端出口受挤压、亏损、倒闭,如果这是政府调控的目标,就不必惊慌。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帮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改变出口模式、技术引导和创新,在税收和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不应再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支持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出口管理不能放松。但是目前控制出口增长的政策力度不应再加大。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关系到劳动力就业的国计民生,应该支持。 
  他认为,针对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增长趋降的变化,稳定经济增长,加大对企业经营的支持力度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点。 
  那么,外贸政策到底会选择继续收紧还是适度放松呢?6月前后,国务院有关领导已经批示,要求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几部委在各自范围内调研外贸出口形势。据悉,这些调研材料会在各部委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汇总,随后撰写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经过调研,有关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至13%,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至15%的建议也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曾在前不久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将在适当时机推出扶持政策,帮助出口出现问题的纺织等行业。另外,商务部已正式向国务院建议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对此,赵晋平表示支持。 
  从这些言论也许可以预测下半年外贸宏观政策的走向。但是,政策的微调,可能更多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考虑的,是为了一些中小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进一步升级转型,而非整个宏观调控的转向,毕竟优化贸易结构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