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遭遇外需疲软 建议加快出口退税速度

2008-7-19 12: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内销的企业想出去,出口的企业想进来”,这就是纺织行业上半年的写照。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今年由于外销不畅,仅广东一地就有3000多家纺织外贸企业停止了出口,而由于内需不振,有近4000家企业从内销转为出口。
  作为中国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纺织成为今年中国压力最大的行业。从今年4月开始,就成为有关部委、商会、协会密集调研的重点。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制定的行业扶持政策,也成为众多企业苦苦挣扎中的希望。
  纺织进出口商会今年曾经多次组织人员分赴山东、广东、江浙及京津地区调研当地企业,并且根据海关数据和调研情况,在商务部和发改委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汇报情况和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希望国家提出行业扶持政策。
  7月17日,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认为,2008年是纺织服装出口形势空前严峻的一年,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他建议,加快出口退税速度,也希望政府能在融资方面给行业一些指导性支持。
  不利因素仍在恶化
  《21世纪》:今年以来,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反映出口困难,利润降低,经营出现问题,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企业倒闭的情况,目前半年情况已经比较明晰,进入政策调整的关键期,商会对于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形势怎么分析?
  曹新宇: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1—6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816.79亿美元,增长11.4%。其中,6月单月出口大幅下降4.2%,这是自1999年来,6月单月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主要有国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产业升级、增长方式调整以及产品调整的时候,外需不足、市场疲软。在国内方面,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今年人民币升值已经超过7%,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幅度,目前来看币值短期内稳定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肯定减少了企业出口的利润。同时汇兑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令企业不敢接单和接长单。
  其次,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根据我们的调研,在沿海一带,劳动力上涨大概增加了10%-15%的企业成本。
  第三,原材料如石油、能源成本上升,也传导到了整个产业链。
  第四,企业金融成本上升。现在银根紧缩,很多银行将纺织列为夕阳产业,拒绝贷款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其利率大概是银行利率的1-4倍;即使获得了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也在不断升高。同时国外采购商拖长了结算期,以获得汇率利差,将风险转移到了中国的出口企业。
  日前,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实施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这也会延长企业外汇结算的周期,增加企业收汇风险。
  第五,出口退税速度太慢,在很多地方,企业从申请到拿到出口退税,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据企业推算,今年的出口综合成本增加20%以上,由于外需下降,大多数企业议价能力低,企业不可能将新增成本完全转嫁给外商,多数企业议价空间只有3%-5%,订单加快流失不可避免。
  《21世纪》:很多企业也反映,今年的订单有所下降。
  曹新宇:国际因素也很重要,总的来看,出口市场疲软。
  第一,最大的美国市场现在次级债危机仍然在延续,很多机构都已经下调了美国进口企业的信用评级。今年1—5月,对美纺织服装出口86.5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1.4%,其中服装出口还下降3.6%,出口平均单价下降0.46%。当然,在美国进口总体下降的情况下,这个数据已经体现了中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第二,欧盟经济受到高汇率、高油价、高通胀影响,市场也出现了问题。今年欧洲的服装企业,将打折期提前了两个月,正在旺季的时候就开始打折。欧洲每年的打折期都是有严格法律规定的,所以提前打折只能说明,目前的销售并不好。
  第三,今年对传统转口市场,比如香港地区、巴拿马、阿联酋、新加坡出口也都出现下降,尤其是对目前第三大出口市场——香港的出口,下降很明显。
  令人担忧的是,以上提到的这些不利因素,目前基本都看不到好转的倾向,下半年有的因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产业升级遭遇市场疲软
  《21世纪》:但是我们看到纺织服装行业内部也不尽相同,比如1-6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6.1亿美元,增长22.2%,似乎情况好于服装行业。
  曹新宇:纱线的情况不错,实际反映了纺织业的配套能力。由于成本等原因,不少企业将服装转移到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国,但是这些国家还没有形成中国这样的产业链,所以只能从中国进口面料。据中国海关数据和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向越南出口面料增长46.8%,而当年美国自越南服装进口增长35.3%;中国向印尼出口面料增长18.6%,美国自印尼服装进口增长8.5%;中国向柬埔寨出口面料增长12.8%,美国自柬服装进口增长13.5%。这说明订单的转移。
  所以纺织行业最关键的是服装和家纺这样的终端行业,他们可以对包括面料、钮扣、拉链、印染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起到带动作用,而现在的难点恰恰就在于服装出口下降。
  《21世纪》:这几年中国一直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制造业升级,现在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否也是产业升级的必要阶段?
  曹新宇:据我们判断,目前基本没有增长方式和出口方式的原因。现在的问题是,国内进行产业调整的时候,正好遇到外需疲软,市场并不接受调整。企业用大量投资,进行了设备、研发投入,升级调整之后,却发现没有市场,投资无法收回。比如山东的樱花,作为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就是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资金链断裂而出现问题的。所以现在企业调整的空间被压缩了。
  我们的统计显示,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今年仅广东,就有3000多家以往有纺织出口业绩的企业没有出口,他们可能停产、转移甚至倒闭了。但另外一方面,尽管纺织出口利润微薄,今年1-5月却新增了3900多家纺织出口企业,仅仅5月一月,就新增了2500多家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销也存在较大问题,衣着消费价格指数逐月下降。不少企业只好先开拓欧美市场,希望配额监控改变后,市场会好一些。
  行业融资需政府支持
  《21世纪》:哪种企业是现在最困难的?
  曹新宇:现在最困难的就是简单订单生产、没有产品品牌或者服务品牌的企业,这些企业里中小企业占多数。这些企业虽然利润微薄,但是吸纳了大量就业,对于地方经济贡献也很大。比如山东淄博,现在已有30%多的订单转至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导致开工率只有80%,这种状况如继续下去,该市十几万纺织服装从业人员面临失业隐忧。
  据估算,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至少吸纳2000多万直接就业人口,其中70%逾1400万是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还有1亿多农业人口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近1000万吨天然纤维原料。仅山东省的纺织业就安排了450万左右的人就业,其中约350万为农民工。
  所以我们也希望产业调整的过程中代价尽量小一些、稳定一些,采用渐进式发展。
  《21世纪》:前期中央领导在调研过程中,专门去了纺织企业了解情况,令纺织企业对扶持政策出台的预期升高。商会对目前讨论较多的出口退税率回调持什么看法?你们对政府的政策建议是什么?
  曹新宇:出口退税率回调首先是显示国家对纺织业今年的困难有所认识,令企业对未来有信心;其次也可以适度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但实际上一旦提高出口退税率,国外采购商也会做出反应,企业的这部分利润会迅速被分割,有效时间不会超过半年。
  所以我们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加快出口退税速度,这部分利润是实实在在给企业的。
  此外,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在融资方面给行业一些指导性支持,适当放宽政策。人民币汇率变化最好能够避免大幅波动。
  最起码,行业发展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同时如果企业能够渡过这两年的寒冬,等国内外不利因素好转之后,就可以有比较大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