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生产企业苦挨“夹板气”

2008-7-18 1: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萍 张奋勇 实习记者李协商
    2008年,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方面钢铁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导致生产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购买能力下降,销售价格连连下跌——
成本上涨之苦
    “1000元,每次的涨幅竟然高达1000元。”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不断重复着这个数字,他向记者介绍,钢厂每个月都要发布新的价格政策,以鞍钢为例,在今年4月份大涨1000元之后,在7月份,再次上调了1000元的价格,“今年钢材上涨幅度已经达到30%左右,而因为我们在钢铁企业面前毫无话语权,议价能力较差,导致了只能被动接受成本上涨的事实”。作为一家汽车生产企业,该负责人的无耐“控诉”恰恰诉出了所有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上游钢铁生产企业在转嫁成本时的苦楚。
    而受制于人的根本在于汽车生产企业对钢铁企业的高度依赖,据一位汽车生产企业的工程师向我们介绍,汽车生产用的钢材品种主要是冷轧板,汽车的后围板,纵梁中、后段左右,汽车顶盖,前围板,前车门外蒙皮等几十个部件都要用到,而因为这些板材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必须向国内例如宝钢、鞍钢、本钢等一些较大的钢企采购,本已经是钢铁行业老大的国内钢企说一不二的定价权,让汽车生产企业无力反抗。
    “其实我们比钢铁企业更关注中澳铁矿石谈判的结果”,长安公司该负责人表示,面对上半年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钢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涨价这一形式来转嫁成本,“但可苦了我们汽车生产企业,宝钢作为我们的主要采购对象,在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谈判达成上涨96.5%的协议之后,我们就知道这部分涨幅将要通过自己消化。”
    实际上,车用钢材价格的接连上涨,只是今年汽车厂商遭遇的严峻挑战之一。除此之外,油价持续上涨也大大增加行业制造成本。制造汽车所使用的很多原材料比如轮胎、塑料、玻璃等都以石油为原料,原油价格的一路飙升带动上述工业品原材料价格也节节攀高,同时还给物流运输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销量下降之苦
    “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而我们却没有这个本事,这是因为通过涨价将使已经低迷的销售市场陷入更加难堪的局面”,部分小排量的汽车生产企业代表表示。而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1~6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365.31万辆和360.90万辆,同比增长15.97%和17.07%,但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89个百分点和5.1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266.76万辆,同比增长16.72%,与上年同期比增幅回落9.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们共生产汽车95924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销售汽车9164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长安汽车一位负责销售的相关人士向我们列举了上半年汽车产销的两组数字比较,销售的上涨幅度没有超过生产的上涨幅度,据该人士介绍,“我们生产的主要是面包车、卡车等。销售对象本身就是城乡等购买能力较低的农民朋友,而此时不断上涨的油价打击了这些人的买车积极性。”而从招商证券汽车分析师汪刘胜给出的分析可以验证这一判断,尽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下滑,导致私车购买力开始下降。据统计,2008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增速低于2007年一季度的20%。
    今年油价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使得车企向市场传导成本压力“涨价”的愿望落空,无法转嫁的主要原因,就是居民的购买能力明显下降、竞争较为激烈,不可能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取得成功。
    如果原油价格继续居高不下,钢材继续涨价,购买力依然不旺,那么结果是汽车生产企业只能在“两头受气”的现状下自我压缩利润空间。“我感觉我们的汽车生产企业现在就像是夹在婆媳之间的一位中年男子,既要孝顺好老娘,又不能让媳妇受气,自己只好两头受气,”企业负责人这个幽默形象而深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