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物流的金光大道

2008-7-18 0: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微风中一眼望不到边的菜地,星星点点泛着夕阳的余辉,几条纵横交错的乡间公路犹如镜框把恬淡的景色装裱起来。姜军驾驶着货车穿梭其中,清新的空气相伴着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感觉很惬意。这十多年,姜军已经习惯这样跑运输的生活,尽管现在事业有成,有了董事长和总经理这样的头衔,姜军依然是农民本色,憨厚和朴实的性格丝毫没变。 
    今年42岁的姜军是北镇市广宁乡八家子村农民,从1996年养车组建货运车队到今天发展成企业集团,他的心里一直装着乡亲们的事儿,啥时候豆角采摘了、啥时候葡萄下架了、收成咋样、价钱高低……与此同时,姜军还得想着另外一些事,各地市场行情、道路状况,越干越觉得这里边学问大,远不像原来想的倒腾蔬菜跑运输那么简单,后来知道了,他干的这活儿用时髦的话来说叫“物流”。
    从跑运输到干物流
    1996年,刚刚30岁的姜军组建了福兴货运车队。当时的货运车队,对外名气很大,可实际上就是姜军的叔叔、兄弟等亲属组建起来的家族式车队,经营上各自为政、单车作战,管理基本谈不上,而且信息闭塞。说是车队,其实有名无实,大家照样各自拉脚挣钱。
    面对车队的状况,姜军很是忧虑,那段时间他经常彻夜难眠。为了车队的发展,姜军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拜师学艺,他几乎每天到交通运管部门请教,还经常到外地运输企业考察,买了很多关于运输管理的书籍。姜军把学到的东西一点一滴应用到车队的日常管理中,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渐渐地走出了家族式的经营,迈上了物流运输集约化经营之路。
    北镇市农业基础较好,蔬菜、水果、蛋禽等农副产品在全国久负盛名。2004年秋季,露天豆角成熟了,看着果实累累的豆角架,丰收的农民喜笑颜开。但这种喜悦,没过几天就被冲淡了。原来,每年早早等上门的东北客商一个也没来,眼看着豆角一天天变老,一天天变黄,菜农们急得团团转。姜军的物流配送中心了解到情况后,通过互联网和全国各地联系,仅半天时间,就联系了深圳、武汉、杭州等地的几大批发市场,订好价格后,姜军组织菜农采摘,调配充足运力,而且运费减半。就这样,眼瞅着要烂在地里的豆角变成了钞票,每户农民增收3000多元。
    每年的3月至7月,正是北镇大棚蔬菜上市的旺季,这时也是物流运输最繁忙、最赚钱的黄金季节。姜军安排专人和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联系,一旦价格合适就全力组织运输,保证菜农生产的蔬菜不积压,卖上好价钱。2006年3月4日,一场特大雪灾给北镇菜农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大雪封路,菜农生产的蔬菜无法外运,每公斤7、8元钱的蔬菜几乎一文不值。姜军连夜在车队里挑选了车况优良的货车和驾驶技术精湛的司机,承担雪天运输的任务,辗转将新鲜蔬菜运到沈阳、长春等城市,帮助菜农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2006年,姜军投资500万元规划建设了蔬菜、水果等批发市场,为广大农民的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方便,同时为2000多农民提供了商饮服修的岗位。在姜军的批发市场里,仅农民经纪人就有200多位,每天进行货物装卸、短途运输的有1600人,周边农民围绕姜军的市场发了家、致了富。目前,在八家子、望虎等村屯,出现了前几年少有的“几多几少”现象:农闲时节聚在一起打麻将的少了,研究经商项目的多了;因家境不好小伙打光棍的少了,外地的好姑娘嫁过来的多了;村子里打架斗殴的少了,互相帮助讲和谐的多了。

长途运输的蔬菜需要经过这样的装箱保鲜处理
  从村村通到路路通
    北镇全市共224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建设任务共330公里,2007年10月,北镇市在锦州地区率先完成了公路村村通建设任务。
    沟高线是贯穿北镇东部,连接5个乡镇的交通要道,全长41公里。由于路面破损严重,通行不畅,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先后几次启动大修,都因资金投入大、拆迁任务重等诸多困难而搁浅。2007年,北镇市痛下决心启动沟高线大修,硬是把安排在 “十一五”末期的项目提前到了2007年。在专项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公路系统职工集资2300多万元,保证了工程如期开工。为保证工程进度,沟高线大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实行倒计时,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路面工程在90天全线完工。这项工程不仅速度快、质量高,而且沿线18个村屯全部得到了治理,开挖边沟6万米,硬化边沟1.2万米,修建公用道口245个、民用道口944个。
    在北镇市交通战线上,有这样一位雷锋式的人物,他就是养路工人幺洪成。1979年,幺洪成由一个普通农民正式成为养路工人,从此把满腔热情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养路事业。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出勤率一直100%,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山区公路修成文明路、全优路,并一直保持12年,荣获锦州市交通局颁发的“信得过道班”锦旗,还两次荣获省“文明道班”称号,幺洪成本人也多次荣获“先进个人”“十佳双文明个人”称号。在18年路政员生涯中,幺洪成共拒收肇事司机送的礼金达十多万元,被司机称为“文明路政员”。2000年退休后,幺洪成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仍整天奋战在公路上,分文不取,义务养护3公里村级沙石路。正是有着许许多多像幺洪成这样默默奉献的养路人,北镇市的乡间公路不仅实现了村村通,更保证了路路通。
    在当前农村公路管养没有成型模式的情况下,北镇市开创了工区管理网络化、养护管理专业化、路政管理法制化的新模式,填补了以往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不清、责任不明、监管无序的空白。根据全市农村公路分布辐射现状,全市设立5个养护工区,每个工区配备3名交通助理,负责路况普查、信息传递、规费收缴、路政管理、日常养护、沟通协调的职能。北镇市还成立了路路通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自主经营管理,配置了专业化的养护机械,聘请了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引进了专业化的管养工艺,使乡村油路、桥涵、过水路面恢复到位95%,好路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75%,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

上货
  构筑乡村物流“绿色通道”
    跑运输干物流最怕啥?从业十几年的姜军深有感触地说,一怕路不好,二怕罚款多。姜军说,他们拉的农副产品多数是新鲜的,耽搁不起,有时因为天气、修路等原因堵车,一等就是几十个小时,眼瞅着新鲜的蔬菜、水果打蔫甚至烂掉,真是心疼啊!出车在外,罚款也是让很多司机头疼的事儿。尽管现在姜军的货车都“规矩”得很,但是大江南北跑起来,罚款也是家常便饭。外地的货车都愿意跑北镇来拉货,姜军告诉记者,北镇的运管部门几乎不罚款,基本是教育加服务。
    一位大货车司机在采访中向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今年4月,群众举报一台内蒙古牌照载货汽车,在沟北公路廖屯段抛锚。北镇市运管稽查人员驱车前往察看,一辆普通的5吨载货汽车,经过车主的“精心”布置,弓片加多,车身加长,栏板加高,车上的货物已经把车压得严重变形。运管稽查人员看到这种情况,感到违章的严重性,这样的车辆上路就等于定时炸弹一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执法人员当即对司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考虑到司机家在外地,身上仅有的钱还要修车,就做出了免于经济处罚的决定,责令其写下保证书。运管稽查人员还帮助司机找了另外一辆货车,将货物转运,介绍司机找了一家信誉很好的修理部,感动得这名司机热泪盈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镇市运管所连续多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凡是执法人员收受管理对象钱物、收款不开票、收款少开票的,不论数额多少,经举报查实后,给予举报者5万元的奖励,对责任人执法证件收回,并予以除名。凡是被查扣的车辆,全部由法规室处理,重大违规事件召开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处理,稽查管理实现了微机档案化。对运输蔬菜瓜果等鲜活产品的车辆,不查不扣,一律放行,确保乡村物流“绿色通道”的畅通。多年来,北镇运管执法队伍无一起违规违纪现象,更无公路“三乱”事件发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