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改革投资体制 解“无钱修路”难题

2008-7-17 14: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4年前,“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海南省公路建设的发展。但现行的单一路桥建设投资体制也带来了“无钱修路”的新瓶颈。新形势下,省交通厅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面对改革的成果—— 
改单一投资体制破“无钱修路”难题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没有设置公路收费站卡的省份,如果在一些市县新建的路桥上出现了收费站你将如何看?
     
        在近日结束的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2008年省委理论研讨会上,海南省交通厅一份《进一步解放思想,继承和弘扬“一脚油门踩到底”的改革精神,积极探索,破解无钱修路的难题》报告提出:要以改革的精神面对改革的成果,大胆探索打破现行的单一路桥建设投资体制。
     
        此举意味着海南省一些市县将尝试改革现有的路桥建设投资体制,其中最让社会关注的是,以市、县为主体和路桥建设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出现后,一些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建路桥将会出现收费站。
投资体制单一,路桥建设资金缺口巨大
         “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被评为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的“十大新闻事件”。当年,正是通过这项改革,海南破解了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
     
         1993年全省用于正常的公路养护费用为1.5亿元,而征收的养路费只有1.2亿元。1994年,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实行燃油附加费改革,到2007年底,共征收97.24亿元,通过质押贷款和综合补偿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公路及站场建设达180亿元。
     
        此后,公路规费与燃油消耗直接挂钩,公平合理。从支出看,海南省燃油附加费除了用于环岛高速公路、琼州大桥建设外,还承担了国、省、县道改造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所需资金的省自筹部分,体现了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政府无需投入资金建设和维护收费站卡,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开支,实现了“一脚油门踩到底”,提高了公路通畅水平。
     
        但是,由此也形成了单一的路桥建设投资体制。1998年以来,没有一个投资者进入我省进行公路建设,海南省的公路建设资金,以及对承建企业的投资补偿,都是省政府以燃油附加费为质押。
     
        据介绍,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负债为112亿元,按当前5年中长期基准利率7.84%计算,每年要偿还利息达8.78亿元。仅以2008年为例,全省公路规费收入预计可达13.14亿元,安排各项必需支出的养护等费用后,仅还贷一项尚有1.88亿元的缺口。贷款利率上调后,缺口预计增至2.88亿元。在停止新建一切公路项目建设,并不再新增贷款的情况下,海南省需到2023年才能还清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海南省“十一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2008至2010年该省还需新增贷款67.6亿元。其中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省级配套18.5亿元、三亚绕城高速公路11亿元等。新开工项目新增贷款33亿元,如海口至屯昌中线高速公路20亿元等。这意味着要到2037年才能还清债务本息。
     
        国家开发银行对海南省交通厅财务状况及还贷能力进行评估时认为:今后三年海南省公路规费融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要满足“十一五”项目资金需求,如果不采取措施,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评审。
     
        实践证明:路桥建设投资体制单一已制约了全省交通发展,特别是路桥建设发展。
交通大发展需多方筹措资金破解难题
        去年12月,省交通厅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今年4月,他们提交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海南省可有选择地建设收费路桥”的建议。
     
        对此,省交通厅认为:在目前省级政府面临无钱修路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市县政府和开发区作为建设主体,为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急需,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公路项目建设。他们认为:“要发展交通就需再破发展难题。”
     
        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市县政府和开发区新建“高速公路连续里程30公里以上;一级公路连续里程50公里以上或2车道800米以上;4车道500米以上的独立桥梁、隧道。”,允许其按收费项目进行建设。
     
        如果允许按收费项目进行建设,洋浦白马井大桥、五指山至三亚的高速公路、定安县海定大桥等建设项目将能摆脱“急需通路却无钱修”的困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项目正在积极探索由省里与洋浦开发区、儋州市合资建设。这个项目由三部分组成:海口绕城高速公路、西线高速公路、新建洋浦开发区出口路。全长125公里,行车时间约1小时10分钟。
     
        据初步测算,项目需资金约18亿元。国家交通运输部已决定将此项目调整列入“十一五”建设规划,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省交通厅建议省里出资一部分,由省路桥投资公司持有,洋浦开发区或儋州市政府出资一部分,与省路桥投资公司共同组成项目业主,建设该项目。
     
        另外,海口至屯昌等高速公路项目约需要23.4亿元,除交通运输部补助2.94亿元外,需自筹20亿元。如果能改变目前单一的路桥投资体制,其规划、建设、投入使用的时间将会大大地缩短。
     
        破解发展交通投资体制单一难题的收益将直接体现在市县土地增值、政府收入增加。一业内人士说:“如果我省能有儋州到万宁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再有海口到三亚的中线高速公路,其东西南北将得以贯通。加上现有和环岛高速,全省的内陆交通畅通将全面实现,但是在现行的投资体制下,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突破发展瓶颈一脚油门终究会踩到底
         7月10日上午,省交通厅负责人在2008年省委理论研讨会上就“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无钱修路的难题”发表了看法。此看法立即引起参会者广泛议论。
     
        赞同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打破现行的路桥建设投资体制就是要为海南省的交通发展赢得时间,与全省的经济发展提速配套。否则交通制约全省的经济发展的现象就不能得到改变。对此,洋浦白马井大桥、五指山至三亚的高速公路所在市县和投资商对在本区域内“先行、先试”态度积极,其基础性调研工作基本完成。
     
        而持不同观点者认为:“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是海南省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在征收燃油附加费后又再收费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也是一种无视海南省改革开放的成果的表现。
     
        据了解,无论路桥建设投资体制如何变化,海南现有的东、西线高速公路等国、省道和省级政府建设的公路项目仍然不收费。
     
        有关方面表示:即使在收费路桥,从车辆行驶的技术层面上看,司机还是可以“一脚油门踩到底”。因为,在收费时,将利用红外感应等技术,实现不停车收费。在收费路桥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其建设费用的制约瓶颈得以缓解后,省政府可有条件地通过补偿业主的形式收回公路收费权,最终实现公路不收费。这个时间预计需要三到五年。
      
        在记者发稿时,有关方面表示:破解海南省无钱修路的难题,近期即从改变路桥建设投资体制单一着手。他们认为:这次改革的成果对海南经济大发展的深远影响将不亚于14年前的“一脚油门踩到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