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企重组“步履蹒跚” 地方政府无参与动力

2008-7-16 12:5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沿海钢铁”是不是发展趋势?
  7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5个月钢铁行业运行分析》。该分析报告说,“随着河北曹妃甸京唐钢项目、鞍钢营口鲅鱼圈项目的建成及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获得批准,我国钢铁工业向沿海布局的趋向更加明显。”
  该报告直接肯定了中国钢铁行业正在上演的两场大重组。6月25日,“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该小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联合组建,旨在打造“广西防城港千万吨钢铁基地项目”。
  仅仅三天后的6月28日,致力打造“广东湛江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的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钢铁)正式挂牌成立。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在广东钢铁中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以韶钢集团、广钢集团的国有净资产出资71.72亿元,合计持股20%。
  推动这两个“沿海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的是中央政府。3月1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广西与武钢、广东与宝钢就上述两大钢铁基地开展前期工作。
  国家发改委在下发的通知中称,沿海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是落实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2005年7月20日正式公布的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提出,“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向沿海转移是大趋势。”6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83亿吨,这些铁矿石主要依靠海运,而目前钢铁企业绝大部分生产能力在内陆”,降低运输成本是推动沿海钢铁产业发展的动机。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早已对此作出了规划:“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
  “从宝山港运到邯郸,每吨增加近一百元的成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河北某民营钢铁企业供销科科长赵大明粗略一算,得出这个数字。钢铁行业需要计算的成本还包括铁矿石到港卸货后产生的堆储费用。
  “广东湛江千万吨钢铁基地项目”的具体选址点是湛江东海岛。早在十多年前,为了开发东海岛,湛江市就设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全区面积428.2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0.3万。全岛地势平坦,自然标高一般在4米?14米。据试验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东海岛海岸线长148.9公里,北部的蔚律港水深为26米?42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或50万吨的油轮。
  而在世界地图上,湛江港是中国内地通往大洋洲、东南亚、欧洲、中东、非洲等地航程最短的口岸,比国内其他沿海港口具有更加显著的地理优势。现有的湛江蔚律港具备建设30万吨干散货码头的优良条件。作为稀缺资源,这样的天然良港在东南沿海地区并不多见。
  在整个中国的海岸线上,这样的天然良港也数量有限。目前正在筹备或建设的“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将其选址分布在了营口、天津、日照、上海、湛江等五个沿海区域。
  “这些沿海地区还有非常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海洋资源,这对于能耗大户钢铁行业非常有吸引力。”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肖力告诉本报记者,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正在建设的鲅鱼圈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将使用大量“绿色能源”:厂区照明用电采用风力发电,生活用热水采用太阳能供热,并将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提供部分生活用水。“仅三台风电机组年总发电量就能达到825万千瓦时,再加上余热余能发电,绿色发电占到总用电量的48%。”
  “大钢企”能否解决重组困境?
  现有的钢铁企业还不够大?
  国企改革十年以来,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其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潜力打造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现在钢铁企业面临着还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原会长、顾问吴溪淳在4月30日的一次大型行业论坛上,“大声呼吁”与会者认真看待这样的问题。
  吴溪淳特别提到了2005年米塔尔集团收购湖南华菱管线事件。“钢铁行业‘狼来了’风潮来得要更猛烈些。”2006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第一的米塔尔集团与排名第二的安赛乐集团合并,形成一个横跨五大洲、产钢规模1.2亿吨,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钢铁“巨无霸”。而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全年钢产量为4.19亿吨。国内钢铁行业排名第一的宝钢集团钢产量刚超过3000万吨。
  “世界钢铁巨头对中国‘虎视眈眈’。”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理事李肃告诉记者,俄罗斯谢维尔、印度塔塔,以及韩国浦项、日本JFE等都对并购中国钢铁行业兴趣盎然。
  相比之下,却是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履蹒跚”。2005年以来,除了唐钢与宣钢等重组为新唐钢、武钢兼并鄂钢和柳钢、攀钢重组成都无缝和长城特殊钢外,国内没有重大的兼并重组结果。
  “一些企业名义上实现了联合重组,实际上联而不合,各家仍然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独立规划发展,并没有真正发挥企业整合的作用”;“最大的企业年产3000万吨,与中国这个年产4亿吨的产钢大国不相适应”;“我国多数钢铁企业规模较小,如不抓紧有利时机进行联合重组,将面临被外资收购的被动形势。”3月26日,在济钢、莱钢整合组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揭牌仪式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面对千位嘉宾再次“大声呼吁”。
  “技术和产业结构才是竞争与并购的关键所在。”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合伙人及副总裁林昭宪认为,企业层面的技术改造,以及国家钢铁战略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大兼并、大重组的根本动力。因此,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开宗明义指出,“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当前的技术升级迫切需要完成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标准。”据河北某民营钢铁企业中层干部介绍,自2006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大发展也给了民营钢铁企业一个好行情。根据河北省冶金协会数据,2007年,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总产量超7000万吨,占河北省总量的67.12%;民营钢铁企业完成主营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占比超过70%。
  但是,上述中层干部告诉记者,企业承担的节能降耗指标任务非常重,两年来每年都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指标任务。“废水、废气、脱硫这些环保指标要完成则难上加难。”
  6月11日,在河北钢铁集团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官员透露,为了支持河北的“大钢企战略”,河北省将修订目前的《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向独一无二的大钢企发展,并着力打造沿海钢铁产业基地。此官员称,“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将大型整装的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河北钢铁集团。
  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瞄准产业集中度。根据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
  但是,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至今,由于国内国际两大钢铁市场需求旺盛,中小型钢铁企业迅猛发展,产钢100万吨以下的小企业(非中钢协会员)钢产量增速很快,增长量很大。
  “产业布局应该与资源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中小型钢铁企业造成的资源紧张、能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都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的伴生问题。通过与大型钢铁企业的重组合并,可以淘汰现有企业的落后和低水平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提升重组后企业集团的工业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曾预言,未来中国将形成五到六个超级钢铁集团:以宝钢为核心的东南部钢铁集团,以鞍钢为核心的东北钢铁集团,以武钢为核心的西南钢铁集团,以首钢、唐钢、邯钢为核心的华北钢铁集团,以济钢、莱钢为核心的山东钢铁集团等。
  地方政府的动力何在?
  “地方政府并没有组建大钢企的强大动力。”山西省某市一位主管工业的陈副市长告诉本报记者,组建大钢企,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财政、就业。
  他认为,在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全资或控股企业,国家是企业的所有者,中央政府是出资人。从理论上讲,只要国家下决心,企业联合重组应当是容易实现的。但从全国来看,钢铁企业的管理体制很分散,企业出资人主要是各级政府,如果联合重组(特别是跨省市、跨地域联合重组)影响到出资人的收益,那么执行起来就会阻力重重。
  目前很多国企之所以对外资并购颇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外资并购企业可以较快得到外方注入的资金;二是按照属地原则,外资并购后企业仍在当地纳税,不影响当地财政收入。
  而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绝大多数属于资产无偿划拨,部分税收要转移到母公司所在地,即使对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仍然低于重组之前当地政府原有的收益水平。尤其是每个钢铁企业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而重组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补偿一般只考虑现状,未研究将来。这是困扰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难点之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重组将对地方就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就不难理解,“河北钢铁集团重组完成的关键是省委书记张云川”(国内某著名财经类媒体报道称)。也因此,广东省引入外来者宝钢、重组本省钢铁行业,体现了当政者“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魄力。
  根据宝钢、广东双方发布的各类信息归总统计的结果,“湛江沿海钢铁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40万吨,最终规划产能在2000万吨左右,计划总投资690亿元,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其产品主要为中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高档钢铁产品。
  中共湛江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苏古发在接受采访时算过一笔账:“钢铁项目首期1000万吨产量,工业产值将达1000个亿,增加值能达到200多个亿。可以预计的是,配套产业约为1.5到5倍的带动比例,换言之,这将是5000个亿的生产总值。”
  目前,湛江市已投入巨资建设了30万吨油码头、20万吨铁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航道。配套工程还包括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东海岛疏港公路、铁路支线、征地拆迁安置等。
  一直在倡导“大开放大开发”的广西也在积极开展沿海钢铁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的前期和配套建设。据悉,防城港市为钢铁项目配套建设了总投资27亿元的能源、路网工程、水库工程和供水管网工程等。
  “湛江所在的粤西地区、防城港所在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地区,分别是广东、广西的欠发达地区。除了历史因素,这两个地区沿海却没有发掘出海洋优势,那么,钢铁产业基地、大钢企无疑是这两个地区发展的新契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周立群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两个地区,与钢铁产业链条配套的“临海石化工业基地”也被列入战略规划。
  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早前作出的一份调查报告,从市场需求看,广东省2005年消费钢材3600万吨,同年生产钢材1366万吨,缺口高达2200万吨。重组前,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主要生产建筑钢材,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500强企业分析报告》中位列第209名,在上榜的56家钢企中排在第28位。韶钢集团紧随其后,在上榜钢企中排在第29位,位列500强第220名。
  而且,“广东市场需要的钢材以高档钢材为主,这样的钢材广东省内产量更小,缺口也就更大”,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冯炳文介绍说。
  因此,《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说:“科学规划、统筹全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推动我省钢铁骨干企业与国内重点钢铁企业联合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广东省从自身实际出发,早已有“大钢企”之梦。
  对于大开放大开发的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建设的目标更进一步,瞄准了幅员辽阔的大西南。除了来自大西南的资源优势外,大西南的钢铁市场也为广西所看重。在由中咨公司起草的《关于防城港钢铁基地(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提及,“到2010年,广西及西南地区钢材消费量将达到5900万吨左右。”这包括了四川约2000万吨,广西约1300万吨,云南、重庆各约1000万吨,贵州约600万吨,该地区消费总量约占2010年全国消费量预测值的12%左右。
  面向东盟全面开放的广西还充分考虑了东盟市场。“目前东南亚钢铁生产薄弱,市场前景广阔,考虑到广西在东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眼下正是防城港项目建设的机遇期,不应错失良机。”在6月25日举行的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防城港官员打出了自己的“东盟牌”,获得与会者广泛认同。
  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建设湛江钢铁基地的同时,广东省将相应淘汰本省985万吨落后钢铁产能,其中广钢淘汰350万吨,韶钢淘汰150万吨。武钢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也将淘汰广西、湖北的落后产能。这对于企图借力钢铁行业“后发优势”的两广来说,不啻为一个好机遇。
  “城市钢厂环保搬迁”也成为大钢企战略的伴生效应。广东钢铁集团成立后,原广州钢铁将全部淘汰炼铁、炼钢、轧钢生产能力,并迁出广州市。再加上此前的首钢迁往曹妃甸、邯郸等城市钢厂迁往沿海,这些城市钢厂环保搬迁的范例,无疑是地方政府所乐见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