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县“民生交通”带来新景象

2008-7-16 12: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条条农村公路延伸到农家,一辆辆公交车开到农民家门口,一处处交通安全设施在农村路口亮起了“红绿灯”……这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农村道路建设带来的新景象。由于兴国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运输难、出行难、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难等民生问题,兴国百姓把在农村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亲切地称为“民生交通”。 
条条大路通农家 
        “条条大路通农家,路面平整又硬化。拉进运出省功力,科学发展魅力大。感谢政府来重视,丢了扁担车子化。”这是一首在兴国乡村广为流传的山歌《修路谣》。朴实的语言唱出了农民修通农村公路后的喜悦心情和便利的交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龙口镇文院村是兴国县首批修通水泥公路的村。以前,该村只有一条两米多宽、坑坑洼洼的简易机耕路,农民种植的花卉苗木由于交通不便卖不出好价钱。200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该村,请来专家对路网建设、水利设施等进行规划设计,编制了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很快,该村的进村水泥路就修通了。 
        此时,村民们又有了新要求,希望把水泥路进一步延伸进组、进户。兴国县遂出台补助办法,对铺设进组、进户的水泥路也实行政府奖补政策,并把这一措施向全县推广。于是,工作队又帮文院村铺设了8条进组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公路,80%的农户铺设了进户水泥便道。 
        路网建设使文院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车辆可以直接开进村里的花卉基地,花卉苗木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城里,价钱提高了,农民种植有了积极性,上百户村民加入了村花卉种植协会。如今,文院村的桂花已卖到了广东、福建,成为远近闻名的“桂花村”。 
        据了解,至2007年年底,兴国县硬化农村公路达1200余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88.2%的建制村通沥青路,11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的450公里通组主干道全部硬化,新增兴国至万安、兴国至永丰等多条出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无论是建设里程还是建制村通水泥路率均居赣州市第一。从2005年起,兴国县连续三年被江西省、赣州市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 
“便民公交”开进村 
        “公交车开到家门口,进城只需1元钱,如今生活真方便。”这是开通村级公交车后,兴国农民发出的感叹。目前,该县已有203个村开通了公交车,十多万农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在家门口乘车的方便。 
        为了进一步方便农民出行,兴国县在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又实施了现代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工程。该县首先在长冈乡、高兴镇进行了农村客运网络试点,然后通过对经营权招标的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开通了52条通村客运班线,新购置了15座以上客车67辆,在村道主要客流汇集点建设候车亭100多个。去年11月,该县又在县城至潋江镇红门村班线上增添了6辆无人售票公交车,使群众出行更加安心、舒心。 
        通村公交车开通后,县城周边乡镇的菜农得到了大实惠。高兴镇文溪村农民刘凤原来只种了1亩多地的蔬菜,自从村里开通公交车后,她种植的蔬菜面积翻了一倍。每天早上,她都会搭上公交车,把百余斤的新鲜蔬菜运到县城的农贸市场,一上午就能卖完。 
        最近,兴国县对城乡公交网络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0年前,全县100%的乡镇要建起等级客运站,80%以上的建制村要建设招呼站或候车厅;全县所有乡镇客车通达率要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要达到95%;农村客运运力要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等。 
农村路口亮起“红绿灯” 
        龙口镇来溪村位于兴国县南部山区,两年前,村里修通了水泥路,促进了村里的肉兔和绿壳蛋鸡养殖,通村路上的车辆多了起来,在与省道兴江线的交叉路口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去年,兴国交通部门在该路口竖起了两个反光安全警示牌,安装了减速带和减速垄,有效杜绝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农民称之为乡村道路上的“红绿灯”。 
        通村水泥路修好了,农村的私家轿车、农用车陡然增多。路好了,车多了,车速快了,农民出行还安不安全?经排查,在319国道、省道兴江线、古高线、大邮线共有平交路口143个。在这些路口中,都存在抢道、超速、超载、横冲马路等交通安全隐患。 
        决不能让便利的交通成为农村新的安全隐患。从去年开始,兴国县把农村平交路口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范围,县政府联合交警、交通、公路、安监等部门,在通往国道、省道、县道的乡村公路上设置了交通安全标志和减速带或减速垄,促使支路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和防止便道上的车辆快速进入主干道,提高农村平交路口的安全保障系数。目前,全县投入60余万元在平交路口设置交通标志145个,安全警示牌148块,减速带145处,减速垄133处,有效地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使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事故同比下降76.5%。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