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具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基础

2008-7-15 13:5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居中部地区领先地位。省委书记罗清泉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备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全国台资聚集加版第五极的基础和条件。

  产业和智力基础较好

推荐阅读
 央视:深圳楼市或将现断供潮 调控不宜半途而废 中小险企有望直接炒股
太平洋证券上市:是否是合法创新 商务部首次称外贸政策将适时调整 黑色星期一 四公司上会三家被否 万科901.74万股遭机构“大甩卖” 中金席位狂买4亿元基金重仓股 美国超常规拯救两大房贷机构   近几年,湖北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2007年全省GDP达9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截至2008年一季度,全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972家,投资总额45.92亿美元,合同台资36.53亿美元,到位台资27.71亿美元,在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台商投资聚集区。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中心,素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现代工业体系齐全,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

  湖北的科教实力雄厚,现有普通高校120所,在校大学生130多万人,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300多家,科技人员近2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4人。武汉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和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动汽车研究、遥感技术、鱼类基因研究、植物转基因研究、“双低”油菜、Bt生物农药等科研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台商投资聚集区

  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湖北与台湾之间经济互补性较强,产业关联度较高,台商在湖北投资不断增多。

  2006年-2007年,全省实际利用台资均突破3亿美元。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落户武汉,一期投资10亿美元,可带给配套企业20亿美元的投资,形成近千亿美元的产业群。

  台湾排名前100大企业有46家投资湖北,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60多个。目前,全省台资电子企业已发展到80多家,其中有20多家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湖北已成为中西部地区与台湾大企业、大财团进行经贸合作的重点省份。

  台商在湖北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襄樊等大中城市。武汉东湖高新(600133,股吧)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台商科技园区分别集中了以富士康、中芯国际、冠捷科技、统一食品为代表的多家大企业。今年2月,经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正式批准,武汉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华中地区惟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推动鄂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难逢的机遇

  湖北打造全国台资聚集第五极,目前正面临百年难逢的机遇。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回暖。两岸包机直航,台湾接待大陆同胞参访,今后的经贸交流势必会加强。

  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覆盖了以武汉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湖北省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孝感等8个周边城市。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强调,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经济最繁荣、最具活力的地区,在建设改革配套试验区中,武汉城市圈将采取更开放、更灵活、更务实、更完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这将为湖北打造全国台资聚集第五极提供支撑和张力。

  截至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湾163万人次;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5146项,台商实际投资457.6亿美元,两岸累计贸易达到7281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商集中在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台商占中国内地台商总数的近七成,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然而,伴随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及税务环保等七大新政出台,仅东莞台企就有至少500多家搬离。它们中的一部分搬往江西、湖北等内陆城市,一部分则搬往越南、泰国等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

  “中部地区具有政策优势,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有利因素更多一些,台商投资湖北将成为一种趋势。”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陈武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许多有识之士为打造台资聚集第五极献计献策:发展大物流,打造大通关“利器”引台资;就地营销,武汉应建立华中物流集散地;开发新技术,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产品;高度集中资源,做大汽车电子;共建检测标准,成立策略联盟;农业早日转型,注重深度加工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