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区公路因地制宜实用安全

2008-7-14 10: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位于主城西区,分城市主城核心区、城郊区和山区农村几部分。近年来,西山区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胆探索和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西山交通模式”,在云南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沥青路”,并建成了两个基地:安保设施多形式示范基地、农村公路路面多样化教学基地;形成了三个“一小时交通圈”:自然村至建制村一小时内到达,建制村至镇政府一小时内到达,镇政府至区政府一小时内到达。 
        记者日前驱车沿滇池西岸的高海高速公路行驶,左靠美丽的西山风景区,右临滇池。公路沿途设计了观景台,行车人可择地停车,尽览滇池风光,充分体现了“高速、环保、旅游、景观”的人性化理念。高海高速公路还使从昆明主城区到海口镇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减至半小时。 
        高海高速公路只是西山公路的一条,更多的区间道路形式多样,各具风格。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西山区结合公路的使用功能、环境条件、交通流量及交通组成等因素,对路面硬化的构造形式进行多样化选择,对不同路段的平纵指标、路基条件等实际路面结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组合。在西册公路、双哨公路、明和公路、长坡公路等轻载交通量项目路面硬化上,该区实施了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结构。为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在具有特殊的交通组成及流向特点(出向基本上均为重载交通,进向基本上均为轻载交通)的项目上,采用了非对称路面结构设计,即重载交通向基层厚设计,轻载交通向基层薄设计。采用该形式建设的浑团公路是西山区团结镇砂石料运输的主要通道,从2001年年底建成通车至今,路面结构完好,没有出现过大的病害。对交通量较小、资金受限的农村公路项目,该区则采取宽路基窄路面的设计,既保证了近期通车需要,又为后期持续发展留下了空间。 
        在全长9公里的明和公路上,记者看到了“等级多样化、路面多形式、安保多样化”的又一个缩影。这是一条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路基宽6.5米,路面宽6米。9公里长的路段被分成好几段,有半整齐块石(弹石)路、水泥预制砌块路面、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硅藻土改性沥青路面等路面结构形式,同时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护栏、波形钢护栏、网石护栏、多功能路缘、示警墩、降温加水池、减速丘、农村客运招呼站等安保设施,使该路成为云南省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示范工程。 
        “用最少的钱建最好的路”是西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近些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越来越重,繁重的建设任务和建设资金的匮乏矛盾尤为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西山区从几个方面拓展投资渠道:认真搞好项目调查和项目储备工作,争取列入国家规划;逐年增加区级财政的投放力度;增强乡镇对辖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筹资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降低农村公路建设成本。自实施“村村通沥青路”建设以来,区级承担了投资总数的67.5%,乡镇承担了投资总数的9.4%。 
        下一步,西山区将依托乐居—律则—武家箐建设一条集休闲旅游、科技示范、工艺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示范路。该路全长26.4公里,沿线河流清澈、植被繁茂、风景优美。该路的建成,将有效整合昆明西山风景区、团结片区生态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经济区,为西山区团结镇从以往挖砂采矿为主的生态破坏型经济模式向休闲旅游、生态农家乐等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转变建立新的平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