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通货膨胀?

2008-7-1 10: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就意味着一国通货膨胀的来临。这是让我国政府、企业家和老百姓都头痛的事情。因为通货膨胀不仅让你今天的钱贬值了,还让你一生的积蓄都缩水了。 
  可怕的俄罗斯通胀
  俄罗斯在独立后的10年改革中,经历了4次大的通货膨胀,使本国国民的财富荡然无存,把所有中产阶级都变成了无产者,他们一生的积蓄在瞬间被通货膨胀蒸发了,凡是持有卢布的人财富都大大缩水。
    俄罗斯之所以经济能复苏,是因为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0%。俄罗斯还有世界储量最多的天然气,他们可以靠卖石油和卖天然气来支撑。
  因为经历过多年通货膨胀,俄罗斯人吓得不敢把钱存在银行,他们把钱装进一个布袋。每天上班的时候拎上这个钱袋子,放在身边,然后开始工作,下班时再拿走。只要一听到通货膨胀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商场把东西买回家,买的都是吃的东西。到今天俄罗斯还是这个样子,可见通货膨胀给人造成的痛楚是多么深重,人们一生的劳动积蓄都会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
  通货膨胀真的非常可怕。如果物价指数一直往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一旦不可控就进入恶性通货膨胀。这时钱没有购买力,像废纸一样。通货膨胀等于变相地让所有人再给政府缴了一次税。通胀率有多高,我们就缴了多高的税。例如,本来国民的财富占70%,政府占30%,因为通货膨胀政府不断往外发钞票,结果国民财富变成60%,政府财富变成40%。如果再发钞票,国民变50%,政府变50%。政府发钞越多,国民的财富就会越变越少,因为政府只发钞票,却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而俄罗斯的改革多年,俄罗斯人贫富悬殊、食品短缺,通货膨胀率比我国高得太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中国经济今天有点问题,就指责政府,不是这样的。中国政府在30年的改革当中,已经给中国经济起飞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和过去相比,我们都变得富裕了多少?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该怎么办?
  中国政府一定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怎么能保证民生,能让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给农民补贴吗?给进城务工农民工加薪吗?给我们所有人都加薪吗?政府加息还是给农民财政补贴?还是发国债?不管政府究竟怎么选择、怎么做,政府必须要做,如果不做,物价就降不下来。如果政府不去做,物价就会一直涨下去。
  政府要在几难中做出选择,政府不是动用财政政策给予补贴,也就是涨工资,或者动用货币政策,那就得加息。我国法定准备金率从7%提到16.5%,已经达到历史高位,目的是收缩银行信贷,不让钱从银行流出来。政府再用货币手段只能是加息了。如果加息,企业的日子就难过了,我们贷款买房的个人,还贷的月供就高了,一旦还不上,就会变成银行的资产。所以,通货膨胀不是一件小事,怎么能控制住通胀,这是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既然治理通货膨胀压力这么大,那就应该把这轮通货膨胀的源头先搞清楚。我们通常说“开源节流”,这里我们能不能借用一下,倒过来说,搞一套办法,叫“节源开流”呢?这是什么意思呢?
  “节源”
  什么是“源”?说的是资金之源。通货膨胀无非是钱多了货少了,所以首先要搞清楚钱在哪里。
  这轮物价上涨,钱有几大主力:
  第一,1.6万亿外汇储备。这意味着有相应的超过10万亿人民币从中央银行流了出来,进入经济领域。
  第二,20万亿居民储蓄。当然,这里面和第一部分有一定重合,第一部分中有些资金在国外的银行储蓄,有些在周边国家手里,甚至在民间,比如许多泰国人就把人民币存着不用。
  第三,民间资本。平时银行里看不见,藏在家里的地窖里。
  第四,国际游资,也称为热钱。这些游资不知从哪里游过来,换成了人民币,使我国外汇猛增。几年前我国只有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已经有1.6万亿美元。很多热钱以贸易和投资的名义,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进来了,可谓防不胜防。
  这四大力量多厉害,多庞大?尤其是后两个,民间资本和国际热钱的强大力量在于,经济本来是大致平衡的,但民间资本和国际游资做出一致的利益判断、一致的行动以后,会立即打破这种经济平衡。它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会让20万亿储蓄在银行待不住,马上想冲出来。
  这些资金行动的前锋部分是基于预期,它们判断中国经济一定会有大发展,于是提前行动,提前布局,买入房产、股票或者其他资产;尾随部分是一旦这种趋势形成,平衡被打破,便马上跟进,推波助澜。而20万亿居民储蓄分散在很多人手上,无法提前一致行动,所以只能跟风,不是追涨,就是杀跌,注定如此。
  所以,当老百姓还觉得中国经济问题重重的时候,那些国外大资本却已经看好中国,它们坚决投资中国。
  这是两难。你说中国经济不好吧?我们努力改革开放30年,我们勤勤恳恳工作,创造了很多财富,还有很多机会。我国修的那些高速公路,有多少人的劳动在里面?有车在上面跑,有钱在上面赚。那些高速路通到的地方,政府和人民投入了多少钱?凡是高速公路通到的地方,地价能不涨吗?
  上涨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在于不要上涨过快,不要透支过多。
  所以,政府的第一个思路很清楚,“节源”就是千方百计抑制国际资金游进中国。
  “开流”
  那“开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开机会之流。
  就像治水一样,封堵是救一时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中国不可能完全不让肥水流进外人田,把门关起来,不让外面热钱来,说我们这里钱太多,不需要了。
  既然不能堵,就只有疏,把庞大的资金之流尽快地、成系统地疏导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上去。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没有提前为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这些渠道不是一夜建立的。比如柜台交易,就是老百姓可以小规模投资一些私人企业,可惜很多年前因为欺诈太多,我们泼脏水时连带把孩子也泼出去了,中国人为自己的信誉付出了惨重代价;国债期货交易当年也是这样;信托公司也是这样;“纸黄金”交易,黄金都涨到600多美元1盎司了,才开办这项业务。没有了财富效应,还有多少空间去真正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呢?发行新股,股票狂涨,就是因为钱太多、股票太少。股市暴跌5年,新股发不出去,又错失几年大好时机。现在股指一暴跌,又不敢多发股票了。股指期货很久不敢推出,瞻前顾后,股市一直没有健康的自我制约机制,逼迫政府每次动用政策调控,把巨大的政府信用都押在里面;基金本来是个好东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无奈当年的基金黑幕记忆犹新,自己不珍惜信誉,也是代价惨重。
  中国其实有很多投资渠道,在过去的岁月中几乎一条一条都被堵死了。我们为自己的信用付出了惨重代价,迫使中国今天不得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府短期行为频频出台,走一步看一步。国际资本可是看了中国好几十年,它们看明白了,既看明白中国累积了大量的劳动财富(20万亿),又没有足够的“河道”疏通,明摆着在等洪水暴发。
  所以前面堵,“节源”无非是权宜之计。长久之计,是赶紧疏通,赶紧“开流”,开机会之流。这才是政府要做的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