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否会震掉鞋产业西移信心

2008-6-9 11: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鞋业是产业梯度西移的主要产业之一,其中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西部皮革城就位于璧山县“中国西部鞋都”内。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四川会否因为此次地震而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上陷入被动。在一些人士看来,地震可能会放大企业对四川是否安全的担心,进而造成四川与中部五省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在承接东部沿海企业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中陷入被动。这样的担心会成为现实吗? 
  地震下的争论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四川,会否因为此次地震延缓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或在承接上陷入被动,正成为业界人士探讨的焦点话题之一。 
  地震中一些西移企业厂房的倒塌、破损,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的被严重破坏,人员伤亡、因断水断电导致的工厂停产显然在征兆着东部沿海企业梯度西移并“选址”四川的风险。此外,在成都、重庆持续可感余震不断的恐慌之下,对四川、重庆投资企业的安全隐患的担忧正在被不自觉地放大。 
  悲观的论调是,在强震巨大破坏力的阴影下,人们已清楚地记住了四川地区地下的不安全性,在距离成都并不远的地方就是地壳活跃地带,是否会有下一次地震等担心可能成为东部沿海企业将主要产业梯度转移至四川、重庆的障碍。 
  奥康重庆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远武认为对这些不必过分担忧,他拿河北唐山做了个简单对比,他认为唐山在大地震过后,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停滞,因此,地震并不会对当地经济造成长期的、根本性影响:“对于奥康来说,我们投资西部的信心没有任何动摇,对地震等‘天灾’爆发的可能性猜测并不是决定我们投资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也没有因此次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而过于恐慌。”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则不断向外界强调地震对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只会局限于很短的一时期内,“地震只是一个临时因素,而非长期因素,有可能使产业梯度转移计划暂缓,但不会发生基本面的改变,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 
  一场鞋业“地震” 
  与此同时,一场鞋业的地震正在发生,震中在东部。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中国两大鞋业基地东莞和温州就有大批中小鞋企倒闭。 
  “如今企业谈及成本不再是关系利润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的问题。”一位鞋企老板的心里话道出了东部鞋企正面临的生死煎熬。 
  “在产业转移的全球背景下,如今,制造业超饱和的东部地区正遭受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难题。”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说出了东部鞋老板的烦忧所在。 
  但与此同时,有着西部鞋都之称的重庆璧山,却在大张旗鼓迎接着这一产业调整的机遇。 
  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今年的制鞋整体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在皮鞋零售价格没有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奥康今年专门成立了成本小组,设立专职岗位,对成本控制工作进一步细化。原材料量化使用、人力资源进一步整合,甚至办公、生活小区的能源节约等都在考虑之中。 
  在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温州瓯海工业区,往年此时正是生产繁忙的时节,今年却显得冷清了许多。成本的上涨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弱,因此企业做单都变得小心翼翼。 
  “其实企业不是没有单子做,而是有单不敢接,受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有些七八月份的单子都不敢接,只能接些近期的。”一位有500人制鞋规模的企业老板表示,“企业的整体成本比去年上涨了26%左右,其中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仅员工工资这块就增加200万元,其他大部分成本就是原材料、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等,现在企业基本在保本经营,进退两难。” 
  “来得太快了,我们都没有准备,简直像一场灾难。”一位经营了30多年鞋业的鞋企老板说。 同样的境况,珠三角似乎更加严重:根据亚洲鞋业商会2007年11月的统计报告,在广东的鞋厂有五六千家,大中型鞋厂已经关闭1000多家,其中在两三个月内,惠东的3000多家鞋厂中就有四五百家中小鞋厂倒闭。 
  除了政策性因素外,产业自身因素也使得各企业从产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今天的命运。目前珠三角超过70%的企业仍靠“低成本、低利润”的加工贸易模式,始终居于价格链低端,利润仅在5%-10%之间。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优势丧失,就直接面对生死抉择。 
  地震下的鞋业西进 
  面对“地震”,东部的“候鸟”正在集体西迁。 
  “在整个东鞋西移的过程中,最有力的推手不是政府而是一只无形的手??成本。”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认为,制鞋业是“候鸟经济”,总是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上世纪60年代,世界鞋业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转移到日本和韩国;80年代转移到中国台湾地区,90年代转移到广东东莞和浙江温州。如今,鞋业中心正向我国中西部转移,西部的低成本优势如同一片巨大洼地,吸引东部资本流入。 
  “奥康之所以选择在璧山投资,应该是奥康直面中国鞋业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迎接来自国内国际竞争战略性调整的结果。”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这样说。 
  在奥康的带动下,西部鞋都的制鞋企业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企业也纷纷向西部转移。近日,原本在东莞为巴西鞋业巨头派诺蒙公司配套加工的20余家鞋厂,不堪成本的压力,也悄悄集体迁到了西部鞋都璧山,准备二次创业。 
  “东鞋西移”也为开拓西部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由于外贸受阻,不少鞋企纷纷转内销,东莞鞋业的三大巨头裕元、兴昂、华坚,目前都在雄心勃勃地创立自己的品牌抢攻内地市场。在这场内销战中,西部市场成为各鞋企的逐鹿之地。 
  近日,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皮革贸易交易中心即将投入运营,该皮革城集皮具、箱包、皮鞋和皮装的批发、零售、展示于一体,立足重庆,辐射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地区,为鞋业内销开发西部市场提供了便利。 
  “东鞋西移”过程中,政府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如果说能源、劳工短缺给东部沿海的制鞋企业播下外逃的“火种”,那么政府的政策导向则是推动鞋业外逃的“催化剂”。 
  制鞋业,对东部沿海来说是鸡肋,对于广大中西部城市来说却是诱人的香饽饽。制鞋业能带来庞大的就业人群,能带动巨大的GDP产值,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这让地方政府心动不已。因此和东部政府态度截然不同的是,重庆市政府则加紧规划园区、出台优惠政策,敞开大门欢迎东部制造业的入驻。今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主动出击,到东部沿海城市招商引资。 
  业内人士称,“这场东鞋西移运动如同候鸟迁移为了躲避寒冬一样,中国鞋业寒冬已经来临,飞慢了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这个冬天的牺牲品。”中国鞋业转移的新路径已经清晰。 
  西部优势依然存在 
  “四川、重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优势仍然明显”。对于业界的一些担忧质疑,正大力承接东部鞋业梯度转移的“西部鞋都”重庆璧山县副县长朱朝阳明确地说出“不”。 
  “四川、重庆之所以被首选为承接纺织业梯度转移的最佳地方,是因为这里的投资环境最具有竞争力,能源比较充足,土地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比东部沿海地区低,以及在纺织行业生产配套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加上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非常便利,这些都是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重庆璧山县主管经济的副县长朱朝阳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说,“例如,珠三角纺织业工人平均工资在1600元至1800元,而重庆璧山的最低工资标准只有568元左右,此外,珠三角能源比较紧张,东莞等地用电已经出现‘停三开四’,而四川、重庆在用电方面情况会比较好。” 
  按朱朝阳的估算,综合土地价格、建筑材料、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成本一项,在璧山县产业投资成本比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便宜400元至500元/平方米。而再加上各种税费、水电费、人力等生产费用上的优惠,东部沿海地区梯度西移企业在璧山县的生产成本可降三成左右。 
  据奥康重庆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远武介绍,与在东部沿海相比,奥康在重庆每生产一双鞋,至少可以节约成本20%,“这不是奥康一家的个案,实际上这已经可以被看成是行业数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