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加快转型发展 实现绿色崛起

2008-6-7 15:5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把大同建设成为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08年6月5日) 

                      丰立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是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力攻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将进一步明确我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四方面的意见。 
   
  一、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情,进一步坚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情,有利于我们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有利于我们增强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我们增强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情,就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大同曾有的辉煌和重要地位。我们应该看到,历史上大同作为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特别是北魏建都平城历时97年,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铸就了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地位。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我市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经济地位。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我市与省会城市太原具有同等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长期形成的区域影响力,造就了大同作为全国较大的市和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的政治地位。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市连续六次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还被评为“全国(地级)卫生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我市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这些曾有的辉煌和重要地位,将会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也必将会进一步坚定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情,就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差距。必须承认,与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我们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现实看,2007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6位;在首批公布的13个较大城市中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12位,财政总收入排在第11位;在首批确定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我市旅游收入排在第7位;与周边城市朔州、忻州、张家口、保定、包头、乌兰察布、榆林、鄂尔多斯相比较, 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百倍的努力,兴利除弊,快马加鞭,建功立业,实现新的崛起。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思路。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总的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和实施“四大攻坚”的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功能区定位与自身比较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的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方面:必须把产业转型作为重中之重,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键来抓,必须把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着力之点,必须把环境优化作为重要保障。三、把握战略重点,积极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必须突出“五大战略重点”:按照国家功能区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要求,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建设生态工业强市;按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按照打造“物流服务基地”的要求,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四、强化保障措施,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和强有力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牢“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思想基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添“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和谐大同建设,营造“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和谐氛围。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提供的坚实保障。 
   
  丰立祥最后在讲话中说,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任重而道远。惟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辱使命,惟有殚精竭虑才能无愧历史,惟有团结一致才能成就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速发展,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宜居、魅力、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列席这次会议的有: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不是市委委员的领导同志;市直党政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驻同国省属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370余人。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我市均排名第6位。用辩证的思维看差距, 就必须正视现实,真正把差距转化为发展的潜力、发展的空间、发展的动力,转化为促成共识、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合力。 
   
  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情,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客观审视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纵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经济转型滞后与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与软环境不优。三是人才匮乏与用人机制不活。四是创新不够、精神不振与责任心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既有现实存在的,也有隐性潜在的;既有长期形成的历史原因,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表现在经济上,根子却在体制、观念和环境上。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情,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把握优势与机遇。从宏观环境看,我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而且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和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大企业重组、联合、跨区域建设生产基地的步伐加快,为我们承接转移、实施转型提供了有利时机。从政策背景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加之我市已列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和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的城市,6个县也同等享受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这为我市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市场因素看,能源资源价格处于高位,市场前景仍旧看好,我市的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这有利于提高煤炭产业效益,有利于积累转型资金,有利于煤炭能源基地的巩固。从自身基础和优势看,我们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要素集中度较高的城市功能优势,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大同”名称本身的品牌优势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把握机遇和优势,就是要做到把有利的环境与自身的优势相对接,把有利的政策与自身的定位相对接,把有利的市场需求与自身的区域特色相对接,走出有环境、有政策、有优势、有特色、有成长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体判断,大同是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阶段已经进入资源型城市整体转型的紧迫期和关键期;处于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攻关期和加速期。为此,面对全市人民的期望,面对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百倍的努力,兴利除弊,快马加鞭,建功立业,实现新的崛起。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思路   

  基于当前形势的判断,立足对市情的把握,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总的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和实施“四大攻坚”的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功能区定位与自身比较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的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必须强调,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是一个有机整体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规划了大同发展的基本轨道。转型发展,实质是从资源型城市的传统发展轨道转向可持续发展轨道,主要是推进观念转型、产业转型、体制机制转型、城市建设管理转型,确定了今后大同的发展方式、道路、任务和动力。绿色崛起,实质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形成,是注重循环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和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综合竞争力的跨越式提升。绿色崛起既是转型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目标。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必须着眼于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从城市经济实力、文化品位、景观风貌、创新能力、创业环境、综合功能着力,按照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力争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在现有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目标,步入全省各市前列。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充满发展动力的城市,建设成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建设成为山川秀美、宜居文明、充满现代魅力的城市,建设成为面向京津唐、连接中西部、辐射晋冀内蒙古,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宜居、魅力、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把产业转型作为重中之重。破解转型之题,首先是要紧紧抓住产业转型这个关键,全力推进从初级化单一资源型支柱产业向高级化多元支柱产业升级转型、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路径转型、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工业文明方向转型。实施产业转型,重点要实施好我们已经确定的“136”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三个依托”:即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来发展。通过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实现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来发展。通过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形成产业规模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格局;依托北京来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寻求与首都文化经济的有效对接,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由此而形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和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键来抓。其核心是把处于衰退期的传统资源型经济体系转变为成长型的循环经济体系。就是要转变单纯围绕资源上项目、依靠资源引资金的发展思维,确定通过创优环境、依靠好的环境引好的项目的发展思维;转变单纯依靠第二产业扩张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走出依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次产业协调带动的发展路径;转变单纯依靠资源消耗、资本投入、生产要素数量增加乃至牺牲环境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方式,采取一种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使我市的发展思维、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和发展环境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三是必须把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就是要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以及环境评估和资源配置等手段,加强对非公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通过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非公企业,重点抓好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非公企业的品牌产品,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力争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是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着力之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县区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敢于突破常规方式,大胆突破惯性思维,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创出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就是要以统筹城乡经济为方向,以坚持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副产品市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必须把环境优化作为重要保障。就是要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快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实现生态重建;大力实施效能革命,转变机关作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弘扬创业精神,强化创业支持,搞好创业服务,让更多的人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以发展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无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但是,它抓住了现实的主要矛盾,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历史新潮流,体现了时代新要求,明确了未来新定位,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理应作出的贡献。我们必须不辱使命,奉献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满意答卷! 
   
  三、把握战略重点,积极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一项战略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强有力的城市功能支撑,必须有多元化的支柱产业支撑,必须有兼备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软实力支撑。为此,必须突出“五大战略重点”: 
   
  (一)按照国家功能区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要求,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巩固国家能源基地的地位,做强做大新型能源基地。要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克服安全生产对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要延长煤炭产业链,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实现动力煤基地向电力基地转变,克服市场变化和交通运输对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进行石炭二叠纪煤炭的深度开采,克服侏罗纪煤炭资源枯竭对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力争“十一五”期末,使全市现有煤矿数量减少30%以上,全市煤炭产量冲抵衰减能力后稳定在1亿吨左右,洗选能力提高到80%,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能源基地。 
   
  (二)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建设生态工业强市。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实现由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在转变的路径上,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要重塑工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支柱产业、接续产业、替代产业共同支撑的多元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走出一条产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的集群发展之路;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绿色发展之路;四是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尊重人才、注重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发展之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在做大做强煤炭支柱产业的同时,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要按照规模化、集中化、精深加工的要求,不断开发后续产品,形成煤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煤化工基地;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优势,整合省内市内资源,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围绕原料药、制剂、现代生物制药和天然药物四大体系建设,建设全省最大的药业生产基地;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项目集群的发展方向,努力把塔山工业园区建设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把开发区建设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化工业园区,把龙泉工业园区等建设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循环经济园区。 
   
  (三)按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是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更是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立市之本。对于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加以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这是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立足于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大步骤。要按照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对古城进行整体性保护,对一批重点古建筑、古城墙等进行抢救性修复、重建,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进行重点整修和恢复,对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等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使大同这座古城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一手抓传承、一手抓创新,不断丰富大同文化的内涵,着力打造大同文化品牌,最大限度地弘扬我市历史上形成的古都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和多民族融合所蕴含的和谐文化。在此基础上,按照旅游资源产业化、旅游产业市场化、旅游发展品牌化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云冈、恒山两大旅游品牌,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把我市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影响全国、闻名世界的文化旅游胜地。 
   
  (四)按照打造“物流服务基地”的要求,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打造“物流服务基地”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同时,提出的又一战略决策。要发挥邻近北京和地处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的区位优势,坚持“依托北京发展大同”的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切实加强与首都的经济联系和交往,加强与首都的商务对接、科技对接以及文化旅游对接,形成与首都联系紧密的文化带、产业链和经济体,使我市成为面向北京的新鲜绿色农产品和清洁能源、新型建材供给区,物资流和人流、信息流周转区,休闲娱乐和美食旅游度假区,洁净水源地和绿色生态区。特别是要按照全省以太原为中心,以大同、侯马为主要节点的物流布局,尽快完成国家粮食物流通道大同节点工程建设和一批专业市场的改造,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同时要加快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物业、社区等新兴服务业,把大同建成名副其实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五)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要切实把城市建设、管理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来看待,把城市品牌作为一种战略资本来经营。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按照“一轴双城”的城市格局规划和古城保护、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工矿区提升“四路并进”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主城区内要以保护为主,御东新区要以开发建设为主。目前是要重点实施好御河南北路拓展延伸工程和迎宾东西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切实把这两条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城市主干道建设成为加快发展的开放路、提升城市品位的景观路。要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旧城改造的同时,重点启动建设御东新区,加快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以新区建设带动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御东新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先进、生态环境优美、新型产业集聚、适宜创业居住的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实施 “11122”生态重建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零的突破,实现城市污水全处理,实现主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实现天然气供应全置换,真正使我市成为绿色环保的生态市、加快发展的开放市、保持古城风貌的景观市,成为宜居、休闲、具有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区域中心城市。 
   
  四、强化保障措施,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强有力保障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以更新的思想观念、更强的改革意识、更浓的和谐氛围、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保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牢“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思想基础。我市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更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全方位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思想认识:其一,要清醒地认识我们目前存在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做到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其二,要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市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做到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其三,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发展的变化和特征,更多地依靠智力资源、科技进步和集约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四,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同在发展大格局中的方位,发展视野应更多地瞄准先进水平和发达地区,做到发展上有更高的定位、有更高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冲破重发展轻环境、重建设轻效益、重增长轻节约的片面发展观,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解放思想;冲破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看摊守业的小农意识,在追求更高境界、追求更高目标上解放思想;冲破自身发展已然落后、难以超越他人的自卑心理,在抓住机遇和优势、变压力为动力上解放思想;冲破“等、靠、要”和坐享其成的思维定势,在事在人为、敢为人先上解放思想;冲破死搬条条框框和“唯书、唯上”的僵化思想,在敢闯敢试、创新求变上解放思想;冲破地区、部门狭隘的利益观,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求发展上解放思想。总之,要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认识问题的有效手段,作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体现在政策、环境、作风、能力等诸多方面,通过全方位的解放思想,真正提升我市的创新竞争力。 
   
  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添“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动力。从我市的情况看,我们不缺乏具有潜力的项目而缺乏有效的战略投资,我们不缺乏人才而缺乏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我们不缺乏优势而缺乏使优势充分发挥的环境,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公平竞争、自由开放、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的创新型地区所必需的体制和机制。因此,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攻方向,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充实壮大县级财政实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各类金融平台,形成功能齐全、活力较强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注重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卫管理单位的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强化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更高水平地“引进来”,更大步伐地“走出去”,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三是积极推进和谐大同建设,营造“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和谐氛围。就是要按照省委提出的实施“五大惠民工程”、落实“四项保障措施”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谐大同建设,使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继续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济保障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好各项扶持措施,解决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保障网络;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高压态势,加强对敌斗争,尤其是要确保北京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切实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和责任制度。总之,要真正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更多的人力关注民生,更多的精力倾注民生,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在科学发展中推进社会和谐,以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保障和推进科学发展。 
   
  四是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提供坚实保障。抓好用好战略机遇,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在于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一种咬定青山、绝不放松的顽强毅力,要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的无畏精神,要有一种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要有一种能办大事、敢任大事的豪迈气魄。有了这种作风和精神状态,就会出实招、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就会在研究问题中有新见解,在部署工作中有新思路,在解决问题中有新办法,在推进工作中有新进展,在落实决策中有新成效。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从市委常委做起,带头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能力水平,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做到言行一致,带头深入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必须严格执行市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做到行为规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必须明确责任,做到任务到人、目标到岗、责任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干部综合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把考核的重点放在重要决策和重要工作的落实上,把考核结果用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干部上。特别是要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主战场,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实、重点工作推进中,来考察、识别、检验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以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总之,通过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真正使各项工作和任务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有奖惩,使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从而推动全市各项工作朝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同志们,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任重而道远。惟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辱使命,惟有殚精竭虑才能无愧历史,惟有团结一致才能成就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速发展,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宜居、魅力、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