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6-5 15: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文/北京物资学院院长 陈 宏
  我国现代意义的物流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是从本世纪开始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物资短缺,只有少量的人从事流通,特别是生产资料流通的工作。相应的专门人才也只有原北方交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个别高校小批量培养。1964年国家成立了物资管理部,主要从事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分配,以保证重点项目的需要,实质上是以管理为主,流通为辅。当时的经营原则就是“以收抵支,收支平衡”,不进行经济核算,不讲求利润。同年其主管的北京经济学院开始招生,培养面向全国生产资料流通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文革十年间该校停止了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才恢复了这个专业人才的培养。1978年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流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1979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概念,学术界和实际业务部门都开始重视“第三利润的源泉”。1980年北京物资学院从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分出来,专门负责培养生产资料流通行业人才。这期间,不少高校都设置了商业经济、物资经济等专业,十多个工科高校设置了物资管理工程专业。仓储运输管理专业随之应运而生,并于1992年正名为物流管理专业。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并未受到高层人士的充分理解和社会的普遍重视。1998年,教育部大幅度减少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从504个减为249个,物流管理专业也被取消,并入市场营销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受到影响。
  2000年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业,在我国也蓬勃发展起来,物流人才很快成为紧缺人才。北京物资学院及时申请恢复物流专业教育,2001年得到教育部批准后,率先恢复招生。三年来全国共有47所高校加入培养物流人才的行列,物流人才培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从2001年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这些高校一起连续召开物流高等教育研讨会,鼎力推进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北京物资学院主打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培养从事物流经济理论研究、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等方面的人才。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学历教育的规模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001年,随着我国入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加入了国际采购与物资管理联盟,并与世界贸易中心合作对物流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发放国际物流师证书。北京物资学院积极参加这一工作,组织翻译了教材。由于没有权威组织统筹安排,当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岗位业务培训还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教学水平也不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发展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培养物流人才,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1.充分认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必须加强外国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工作,必须熟悉国际通用的规则。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增强,要求国内各高校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学习培养物流人才的先进经验、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广泛开展物流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互换学生和访问学者、合作研究等)。
  在教育的国际化方面,西欧的做法引人注目,值得我们学习。为适应统一大市场成员国之间实现货物、人员、劳务自由流动的需要,欧共体12国从1987年起开始实行《欧共体促进大学生流动计划》,相互承认学历、文凭、学位。另外,他们共同筹建欧洲大学等,均在积极实施之中。
  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完善体制。物流高等教育也要从思想观念、教学管理体制和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全面进行改革。
  为适应北京和上海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要求,扩大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势在必行。
  2.构建物流学科体系,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上进行大的调整。
  建立新的观念、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规则,规范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纵向层次结构上,重视加强高等学历教育,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合格人才应具有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其内涵包括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追踪等方面的能力。在横向学科结构上,要注意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或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合格的大学生应具备三个标准:
  (1)坚实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物流学科的方法论,方法论比专业知识的价值更为持久。(2)具有把本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学科的成果相结合的能力。(3)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而且能乐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与人进行知识交流。为此,必须拓宽专业面,不仅要了解市场,了解运输和仓储,而且要了解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不仅要了解中国,而且要了解国际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
  3.加强高水平物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教材种类不少,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低水平重复,不能反映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其教师依据几年前在国外留学时学的内容自编的。因此,从国外成套引进能够充分涵盖物流发展前沿内容的高水平教材是当务之急。
  4.造就一大批物流专业教师。
  一是加快物流教师培养,并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充实和壮大物流教师队伍。二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并确保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培养物流专业教师成为纵横相交的T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在横向,教师应具备作为信息社会知识阶层所需的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即在教育科学和物流学科方面应具有精深的知识。只有具备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和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教师工作的需要。在物流教师队伍建设上做到“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5.规范物流人才的岗位业务培训。
  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人才。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要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满足物流行业产业升级的需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从需求角度来看,制造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零售业全球化的分销和配送体系的发展,是构成推动物流产业升级的主要利润空间和来源;从供给角度来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通过资源整合提供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获取利润的主要模式和手段;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进、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国际通用运输仓储标准的推行、渠道衔接通畅的多式联运设施、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生产组织等,是支撑物流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物流人才岗位业务培训和物流在职教育的内容必须涵盖以上方面的内容。要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作者:陈宏,男,汉族,教授。1948年11月出生,1982年1月于北京经济学院物资管理系材料管理专业毕业后即来北京物资学院工作。1990年11月任北京物资学院院长助理,1992年10月任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1999年7月任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流通理论、财务会计和教育管理研究。重要社会任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商业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教学会理事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