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食品进口关税控通胀是一箭双雕

2008-6-5 15: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下调部分食品、药品、棉花等商品的进口关税,此举有助于实现将我国全年CPI控制在4.8%的目标。   从财政部5月28日公布的通知来看,涉及冻猪肉,豆粕、花生粕等饲料,鳕鱼、开心果、婴幼儿食品以及乳清和酵母,椰子油和橄榄油,棉花等十几类商品。进口税率平均降幅在50%,最高实行零关税,且主要是食品。财政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增加食品供给,控制CPI上涨。
  2007年我国CPI同比上涨4.8%,通胀迹象明显;今年以来,CIP涨幅最高达到8.7%,4月份达到8.5%。而物价上涨主要是以食品为主的消费品价格过快增长导致的。
  治理目前的结构性通胀,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物价全面上涨,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而当前我们却单一依靠货币手段,从回收流动性、抑制需求上采取措施,忽视了利用财政手段,从增加商品供给上采取措施。通胀的原因是综合的,需要货币、财政两种手段相互协调来应对。
  调整税率是主要财政手段,通过大幅降低食品进口税率来抑制通胀,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增加国内商品特别是食品供给,对于平抑食品价格将发挥重要作用。增加消费品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国内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但由于季节性原因等,增加国内生产需要一个过程。那么降低关税,增加进口作为增加供给的补充力量是完全必要的,对于降低CPI是有效的。
  增加进口又可以减少外汇储备,遏制流动性过剩。我国通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是由巨大贸易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而使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造成的。增加进口必然对抑制巨大贸易顺差有作用,从而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的增加,抑制通胀。
  当然,降低食品进口关税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目前我国内地农副产品和食品价格大多远低于国际水平。如果降低关税后,进口食品价格能与国内持平,将有利于控制CPI增长;否则,即使降低关税,由于价格差异,也不能增加进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