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信息技术落后对物流发展的制约

2008-6-25 12: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林峰
    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物流的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另一个主要标志,是针对物流活动需要开发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管理软件。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流系统集成软件,有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SCM)等。
    据调查显示,ERP、SCM 及VMI等集成系统软件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目前流通企业中实施ERP的比例则仅为3%左右。
    企业规模影响信息化应用
    目前,中国物流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一个直接原因是大量的物流活动仍然停留在工商企业内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只有20%的物流服务是由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的。
    物流作业自动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作业自动化的实现,并不仅仅是各种物流机械装备的应用,而是与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拣、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
    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
    地位。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程
    度普遍落后的现实,是物流市场竞
    争水平较低、充分竞争市场格局难
    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与对策
    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社
    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
    要,以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发展步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现代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物流产业
    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
    需求,在这方面我国有必要借鉴日
    本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
    来,日本通产省为促进企业信息化
    建设,制定了5年赶超欧美的战略
    规划,并为此专门设立了“信息化推
    进战略本部”,制定了相关的法规。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赖
    于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开
    发。因此,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
    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
    相关设备的开发研究活动:一是在
    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
    术,特别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
    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
    管理和运营手段;三是扶持上下游
    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
    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发展迅速
    的物流先进企业,例如经贸委所联
    系30家物流工作重点联系企业。
    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有许
    多经验和教训,应当认真总结,为
    更多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示范。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