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探索口岸发展新路子

2008-6-22 12:26: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榆林市口岸办主任崔平
榆林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农牧资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当前,应以榆林陆路货运口岸开放为契机,加大对榆林口岸的宣传力度,增强榆林口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榆林口岸的发展,着力打造精品口岸品牌。
一、榆林口岸发展状况及思路
(一)突出规划导向作用,高起点绘制发展蓝图
榆林地处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连接,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扩大外贸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陕西省委、省政府,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加强榆林口岸建设;市财政拨巨资修建可供口岸、海关、边防、检验检疫集中办公的榆林口岸联检大厦;规划在榆阳区牛家梁建设陆路货运口岸货场、查验设施等,为榆林口岸大通关提供完善的硬件环境。
(二)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实现内外跨行业协作
榆林口岸办成立以来,不断开拓进取,加强协作配合,先后与青岛、连云港、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市口岸管理部门签署了跨区域口岸通关协议,建立了合作机制,形成了互动发展的格局。同时积极联系口岸关联单位,多次组织座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探讨破解榆林口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榆林口岸联检部门工作协作和团结和谐。
(三)注重外贸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
针对目前贸易和电子网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榆林口岸积极应对,紧跟发展步伐,开通了榆林口岸门户网站,及时提供口岸发展信息,方便企业随时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和国内外贸易动态,与此同时,榆林口岸货场物流仓储中心、查验设施、榆林口岸联检大厦等配套工程建设也已完成前期论证规划和筹建,正式进入实施,榆林口岸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二、制约榆林口岸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外贸易优势减弱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力度,对外贸易管理政策有了大幅度调整,取消了许多进出口商品的优惠政策,导致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领域地位和优势减弱。
(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口岸建设主要依靠当地政府投资,榆林虽为资源大市,但开发起步晚,近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不合理、税收与税源悖离的制约,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低,致使政府对口岸建设投入少,导致口岸基础设施薄弱,特别一提的是榆林口岸目前尚未开通电子口岸系统,不能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进出口货物流通成本高
榆林因陆路货运口岸尚未开通,暂无海关和社会化的口岸服务体系,外贸企业大都从内蒙古、天津、山西等外省市口岸报关进出口,路程遥远,程序繁杂,亦有的通过中间商代理进出口,货物流通成本较大,利润较低,制约了外贸经济的发展。
(四)金融业对口岸经济支持不足
目前榆林银行业还没有提供外汇结算业务,企业办理外汇结算复杂;银行业对外贸缺少必要的金融优惠政策。银行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纷纷上收贷款权限,外贸企业融资困难,亟需的流动资金得不到贷款资助;榆林外贸企业普遍规模尚小,评估信用等级低,贷款受限,造成一方面银行流动资金过剩,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嗷嗷待哺。
三、扩大开放,加快口岸经济发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建设榆林口岸“国门”形象工程。规划建设榆林外贸物流中心、海关保税仓库中心、榆林口岸信息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提高口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同时利用榆林现有的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在神木、定边、绥德等县积极筹建口岸物流集疏输运中心,在全市形成口岸物流对接经济圈,同时利用榆林口岸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对周边省市外贸辐射能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增加贸易货值。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上涨,PPI(工业生产物价指数)指数的增加,造成对外贸易利润率较低,不利于企业对外贸易,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贸易货值;二是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对企业在申报办理进出口配额及许可证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带动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充分理解吃透用足用好政策,发挥边际效用,显现政策优势。针对国家给予榆林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等多项优惠政策,组织人员研究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和合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用于指导和推进口岸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规划建设步伐,推动口岸科学发展
1、建设榆林外贸口岸经济区。目前与榆林毗邻的鄂尔多斯市已有口岸及海关等管理部门,并计划成立外贸经济开发区,而榆林的口岸仅仅是一个通道型口岸,为发挥口岸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应设立与之对应的榆林外贸口岸经济区,加强规划,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优惠政策,将外贸口岸经济区建为集输贸易、仓储物流、工业加工、口岸管理服务等集加工、贸易、信息、流通、管理五大功能的现代化绿色环保具有辐射、带动周边省区外贸经济发展的实体。重点是利用榆林现有的采掘业、工矿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资源优势产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外贸产品加工贸易区,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类服务机构和管理机制;要在现有的“两区六园”和农业产业发展基地规划的基础上,加入口岸经济发展构想。第二阶段为招商引资合作阶段。利用榆林的能源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能源开发,重点发展煤化深加工及其加工机械制造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延长化工产品的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方向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特别是利用口岸信息资源,随时了解掌握和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进出口贸易。第三阶段为延伸阶段。以两市(榆林市、鄂尔多斯市)为中心,形成“一轴”(即榆林市、鄂尔多斯市南北轴);“两翼”(即:山西忻州和宁夏吴忠市为东西侧)的发展态势,逐步向周边延伸。
2、加快榆林陆路货运口岸建设。目前榆林设立海关已被国家海关总署提上议程,获得批准后,将为榆林及周边众多外贸企业进出口提供便捷的报关服务,当前要加快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商贸、物流服务业,建设以出口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口岸经济圈。
3、建设榆林口岸商贸城。引进客商投资建设联检大楼、口岸物流中心、写字楼、商铺、文化休闲、外贸商品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提高外贸服务水平,推进对外贸易发展。
(四)加强口岸跨区域合作,拓宽发展领域
在市级政府层面上由市政府领导出面,进一步加强榆林与周边地市口岸跨区域合作。一是推进口岸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二是完善与青岛、连云港、内蒙古、宁夏等跨区域口岸合作体系,使进出口通关迈出实质步伐;三是协商在沿海沿边口岸部门设立办事处,举行口岸企业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