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还须质量先行

2008-6-20 10: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枭冬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5月,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出口增势不减,累计出口29.02万辆,同比增长71.96%。其中,乘用车出口16.43万辆,同比增长94.53%;商用车出口12.59万辆,同比增长49.33%。
    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正在越做越大,中国汽车产品也正在引起更多国际买家的关注。
    据报道,JAC江淮汽车系列产品近日就实现了向圭亚那的出口,这也是该国首次进口中国汽车。而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也表示:“长城汽车与美国房车协会探讨了多种合作意向,具体涉及技术合作、加工、代工,也包括向欧美等地区出口房车。”这表示,未来出口市场上,房车将可能成为一个新亮点。
    但是,就在中国汽车如火如荼地走出国门之际,其遭遇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一直以来都被西方媒体所诟病的质量问题,近期又接连遭遇尴尬。
    据了解,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近日宣布了更为严格的Euro-NCAP碰撞测试:计划增加碰撞测试评估项目,内容主要是增加主动安全装置,包括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提醒装置及车速限制装置等项目的测试评估。
    对此,国内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将使得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这次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宣布的评估项目中,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技术对中国出口汽车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另外,大多数国内厂家也还没有配置评估项目中提到的安全带提醒装置和车速限制装置的意识。
    除了欧洲市场,在俄罗斯方面,中国汽车出口的道路也依然不平坦。
    专家指出,7月1日之后,通过小批量进口、二手车交易等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灰色清关”方式将难以为继;进入俄市场55项检测造成的 “认证成本”,也让汽车企业头疼;而对俄市场的分析预测及其经济形势的宏观把握,同样具有不小的难度。
    这些局面,都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一次次地敲响了警钟,也不得不使人注意到,关税壁垒、贸易逆差、准入难度的增加、质量标准的提升等问题都在进一步影响着中国汽车出口的未来。
    当然,无论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汽车仍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对此,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汽车要更好地迈进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还是质量问题,这也是转变中国汽车出口困境的前提。同时,还应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售后服务,以及销售网络的布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