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是“半市场化”上演的滑稽剧
2008-6-2 10: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伊歌
这种“半市场化”的体制,不但让政府部门在“调与不调”的定价抉择中左右为难,也使石油巨头在股东利益与公共义务之间左右摇摆:既要保证市场供应,又要提出涨价申请,还以政策性亏损为由要求财政补贴,垄断企业的“双重性格”表露无遗。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冲高至每桶上百美元的高位,国内的“油荒”大戏也越来越频繁地上演。每次上演的剧情不外乎是:国际油价上涨——国内发生“油荒”——石油巨头出口大增——要求成品油涨价——政府批准涨价——“油荒”随之消失。
日前,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中石油、中石化负责人的答问,指近期南方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偏紧,甚至有排队限供现象,是受一些非正常因素影响,包括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社会上存在国内成品油涨价的心理预期,“甚至出现了一些涨价谣言,少数单位借机囤积牟利,加剧了成品油供应偏紧的状况”。“两大石油公司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市场供应。”
然而,两大石油巨头在网站上发布的消息,却未必能证明“油荒”大戏不会按以往的剧本重复上演。理由一: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广东的成品油出口达77.1万吨,增长2.7倍;理由二: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日前透露,已提出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请求,同时也提出了减免成品油进口关税的申请。
对于“油荒”大戏的反复上演,批评的矛头大多直指石油巨头。比如,“置‘油荒’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不顾,追求利润,这种享受着公共企业的待遇,却做的是私营企业的事的行为必须停止。”
又比如,“‘油荒’蔓延的背后,也不排除有些炼油企业和加油站点看到油价高位运行将带来成品油趋紧的趋势,便玩起花招,囤积居奇,故意加剧‘油荒’局面。”
其实,石油巨头并非公共企业,更不是慈善组织,他们都是上市公司,肩负为股东赚取利润的责任,出口也好,囤积也罢,“利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最合乎理性的行为。
“油荒”大戏循环上演,真正的主角是“半市场化”的石油体制: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成品油却由政府定价;石油巨头打着“利润至上”的旗号到资本市场筹资,所凭借的却是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这种“半吊子”的市场化,似乎可以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平抑油价兼得,企业融资公司治理与保证国家石油安全兼顾,实际上“两头不到岸”,政府与市场角色错乱,乱成“油荒”一锅粥。正如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均所分析的:用行政力量保护的石油产业垄断的状态,并没有达到当初的政策预期,反而使社会和政府可能处于被行政力量垄断挟制的境地。只要两大石油集团只按照追逐利润的原则办事,又处在垄断的地位,且无须承担相应的公共义务,那么油品就会不断提价。
“油荒”的滑稽剧不时重演,表面看是因为油价倒挂——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上涨,而成品油的价格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炼油成本,企业 “越炼越亏”,索性减产、停产或出口。但真正的“戏肉”是政府所定的指导价,虽说也参考了国际原油价格,好像与国际市场接轨了,实际上传导总是“慢半拍”,加上石油巨头有足够的能量和手段影响政府定价,“快涨慢跌”的时间差足以让其赚取更多的垄断利润。
这种“半市场化”的体制,不但让政府部门在“调与不调”的定价抉择中左右为难,也使石油巨头在股东利益与公共义务之间左右摇摆:既要保证市场供应,又要提出涨价申请,还以政策性亏损为由要求财政补贴,垄断企业的“双重性格”表露无遗。
不让“油荒”大戏继续重演,惟有改革:理顺定价机制,打破市场垄断。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