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铁矿石战略的两个启示

2008-6-17 10: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唐思凡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启示一:要想获得价格谈判权,中国钢铁企业必须合理控制铁矿石资源。
    面对铁矿石资源日趋集中的形势,众多国际钢铁企业都已经插手铁矿石开采,想方设法在铁矿山注入股份,或者收购新的矿产资源。
    美国的钢铁公司斥资6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砂公司。近两年来,各大国际铁矿投资商更是将眼光瞄准了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国际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执行官RogerAgneli来中国考察时表示:“铁矿石由于化学成分不同、种类不同,这决定了它不是一种标准的商品,而中国钢铁生产增长较快,铁矿石需求也较紧张,未来还会更紧张,而铁矿石谈判一直会继续下去,铁矿石的价格一定要反应需求,反应成本,反应扩产的投入,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来供我们谈判铁矿石的价格。”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如果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还进一步提升,那么,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矿价谈判话语权将会持续减弱。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界钢铁业的利益链。但是,一方面是铁矿石进口量还在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对手的资源筹码越来越大,两者的矛盾非常突出,直接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受制于国际铁矿石供应;随着地球资源储量的逐步开发,可采资源逐步减少,未来对钢铁企业的制约性将更强;一百年以后,甚至在几十年内,就会出现大量靠自有矿石起家的钢铁企业因为资源采空而无法生存,大量无矿钢铁企业因为原料成本过高而亏损,以至倒闭。
    随着利益争夺的加剧,铁矿业巨头很可能利用资源优势(行情论坛)进军钢铁业或兼并钢铁企业,到时,钢铁企业将更难以生存。因此,合理控制铁矿石资源,是中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举措。
    启示二:资源开发范围不受地域限制,中国钢铁企业不能只盯国内铁矿石资源。
    日本身居东亚,但是其资源控制触角却伸到了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等十几个国家,遍及南美、南亚、中亚、非洲等众多地区,包括部分中国矿山。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的资源开发力度也在加强,但是多局限于国内资源。鞍钢投资14亿元,建设了胡家庙铁矿,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吨/年;唐钢投资18.7亿元,建设司家营铁矿,建设规模达到700万吨/年,资源储量占冀东铁矿资源的一半左右;福建紫金矿业公司远到新疆富蕴县开发蒙库铁矿,投资4.5亿元进行矿山建设,预计年产铁精粉40万吨。
    除了巴西、澳大利亚之外,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是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其总储量达517亿吨,工业储量281亿吨;南非等非洲国家也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如果中国钢铁企业能够利用政治、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资源合作,将为中国钢铁业未来的发展做好储备,很可能连同这些国家一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口袋有粮、心里不慌”的主动定价者,也增加了与西方钢铁巨头竞争的筹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