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蜀道变通途

2008-6-13 13: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次广告 无尽收益 点滴投入 涌泉回报
分类广告刊登标准 刊登内容:公司名称、电话、传真、网址、地址、主营业务 价格:300元/期
三河天龙物流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承担京、津、唐、冀地区的煤炭、水泥及水泥厂所用原材料(如水渣、熟料、矿石等)的运输任务,并与多家大型水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地址:河北省三河市北外环检测厂西500米路南电话:0316-3137938 传真:0316-3120036E-mail:shtl56lw@163.com 邮编:065200网址:www.shtl56.com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时间:2008年6月17~19日地点: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电话:021-50580707
更多信息请登陆www.tl-c.cn
物流装备
东莞市达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专业设计生产销售:货台高度调节板、汽车液压升降尾板、液压升降台、移动式登车桥等物流装卸设备。 http://www.cn-dc.com电话:0769-83217777 传真:83320118
    南京音飞货架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这一行业的少数几个公司之一,2006年销售额3亿元,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模和实力居于全国前列。
    销售《中国物流年鉴》(2007版)全一册,定价:380元(含邮资)
电话:010-68536740 联系人:宋小姐
塌陷蜀道变通途
□ 实习记者 史亚娟
编者按: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等受灾地区的陆地交通瘫痪。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难以及时抵达灾区,来自交通等部门的建设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用热血和汗水为灾区人民铺筑了一道道交通“生命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古至今,四川都以道路崎岖、险峻而闻名遐迩。5·12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更加剧了 “蜀道难”的局面,恶劣的交通环境让救援工作步履维艰。
    灾情就是命令。危急时刻,来自交通建设行业的人们冲上一线。
打通救灾运输“生命线”
    镜头一:积极部署救灾工作
    作为四川本土的路桥建设企业,四川路桥集团在自身也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仍然与军队和其他救援单位一起,不顾危险,不怕困难,顶住疲劳,昼夜奋战,为整个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从四川路桥集团救灾指挥部了解到,在5月12日地震发生的当晚,四川路桥集团接到四川省政府的救灾命令后,与川高公司、武警某部、解放军某部通力配合,打通阿坝铝场到映秀镇的通道。这是都江堰至映秀道路的最后一段,里程虽然只有5公里,却是打通这条生命线的关键。
    接到任务后,四川路桥总裁孙云立即主持并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抢险工作。在研究整体救灾部署的同时迅速发出指令:双流、南充和雅安等地的在建项目全部停工,施工人员、设备和物资,连夜奔赴都江堰、绵竹、北川等灾害最严重地区。从5月12日深夜到5月14号下午,集团抢险指挥和安排部署工作一直没有中断,从集团各个部门紧急调集的人员和设备,源源不断地运往救灾第一线。
    据统计,截止到5月14日,四川路桥就调集了抢险救灾人员500多人,包括吊车、自卸车、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内的设备和车辆100余台。5月16日抢险救灾人员增加至1000人,大型设备200余台,设备总价值达到1亿元左右。此外,现金和物资投入达到1000多万元。
    按照四川省政府抗震抢险指挥部的总体部署,四川路桥集团抢险救灾主要集中在受灾严重的都江堰至汶川一线、北川灾区和绵竹灾区三个方向。集团总裁孙云等绝大多数领导都深入到救灾第一线就地指挥协调。孙云说: “灾情就是命令,四川路桥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在这种危急时刻,抢险救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集团全体人员必须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一切冲在最前面。”
    目前,四川路桥集团仍在继续调集人员和设备,陆续调往重灾区。除去1000多名一线抢险救灾人员外,集团几千名员工已全力、积极地投入到后勤服务等工作中,全集团将全力以赴支持此次抗震救灾工作。集团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最大贡献。
    镜头二:打通213
    5月17日下午6时左右,213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最后一处大的塌方区实现抢通。17日当晚,大批集结在都江堰的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已开始从新打通的通道开往映秀镇等重灾区。现场所有抢险人员都欢欣鼓舞,因为大家知道,213国道是离震中汶川最近的一条线路,被视作最关键的生命通道。这意味着救灾物资能进入重灾区,意味着更多的人可能获救。
    连日来,为打通通往映秀的道路,奋战在第一线的四川路桥救灾人员几乎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给抢救灾民争取宝贵时间,突击队员们几乎没吃过一顿完整的饭,没睡过一个安稳的觉。最严峻的情况是,突击队员们要在坍塌的山体中间开挖道路,头顶是飞石四溅,脚下是1米深的淤泥,挖掘机、推土机在几米见方的地块上来回作业,1/3的车体都悬在外面,车身倾斜角度达到45度,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稍有疏忽就会连人带车翻入江中。
    奋勇作战15个小时后,终于在5月17日中午,该处的5000方土石才被完全清理。纵然是如此危险的作业环境,纵然很多人是带病、带伤连续作业,也没有一个突击队员提出要临途撤出救灾抢险任务。
    到映秀的道路打通后,四川路桥集团的抢险救灾人员没有休息,又立即投入到了新的任务中去。目前,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四川路桥抢险队伍在都江堰到汶川一线分三个作业面:一支队伍负责现在已打通道路的维护任务,人员和机械设备驻守原地,随时保证道路通畅;新调四川路桥桥梁战备大队进入,负责孟子沟大桥、百花大桥的修复或搭建栈桥;组成一支新的公路战备大队,负责沿213线的公路抢通任务,即在现有通道的上方再打通一条新的通道。
    在北川灾区,按照当地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四川路桥集团救灾队伍分为两个组,一个组继续清理北川县城废墟;另外一个组和军队及其他救援队伍一道,向山上开进,疏通完全被掩埋、损毁的乡村道路。在绵竹灾区,四川路桥集团抢险队伍于5月16日修建了一条兴旺镇通往青平的3公里便道,帮助转移灾民1万余人。另外一支120人的抢险队伍,于5月19日下午打通了从广济到金花的道路,2天内开挖土石方近2万方,疏通道路9.6公里,为绵竹灾区打通一条新的生命通道。
    镜头三:决战映秀桥
    映秀镇二号桥是映秀通往汶川的交通要道。四川路桥在5月20日接到四川省政府命令后立即组织一支由100余人组成的精干桥梁战备队进入现场施工,再接再厉,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打通317国道即映秀通往汶川新的 “生命线”。
    5月20日晚,贝雷架等战备物资运到二号桥桥头,抢险队员立即投入抢修工作,一干就是29个小时。截至5月21日深夜,第一层贝雷架全线搭设完成,几十吨重的大型车辆和设备已可以正常通行。
    据一位参加抢险的队员介绍: “连续的超负荷工作已经让大家疲惫不堪,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当时大家都渴望能躺下来睡一会,但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埋在废墟里的同胞们危在旦夕,道路早一分钟抢通,受难同胞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抢险队员们顾不上休息,为保障二号桥的平稳和牢固,立即着手搭建第二层贝雷架。截至5月22日晚,第二层贝雷架搭建完成,映秀二号桥终于实现了全部抢通。
    据悉,由于连日来的余震和大雨,汶川三江镇境内山体大面积垮塌,形成了一个堰塞湖,通往三江镇的道路被完全阻断,几千名灾民和救灾官兵被困,情况十分危急。四川路桥在接到上级的疏通任务后立即调集50多名突击队员,2台装载机、2台吊车、2台推土机赶到前线。经过3天3夜连续作业,5月22日中午终于打通至堰塞湖位置,距三江镇还有约2公里道路。但原来道路已被湖水淹没,水深2米多。为此,四川路桥集团已向上级指挥部门紧急报告,请示对堰塞湖实施爆破放水,然后再疏通道路。预计如果爆破顺利,四川路桥集团抢险救灾队伍将在3天内全线打通到三江的道路,为几千被困军民打通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在抢修各灾区道路的同时,四川路桥集团还抽出力量进行城镇的废墟清理工作。映秀镇处于本次大地震的震中,全镇的建筑物几乎被夷为平地,废墟清理工作量很大,并且大灾过后各种传染病都有迅速蔓延之势。四川路桥集团抢险队员们无暇顾及可能遭受的瘟疫威胁,于5月22日在接到任务后迅速派出20多名人员和几台大型设备,开赴映秀镇进行废墟清理工作。
    此外,位于绵竹的四川路桥集团抢险救灾队伍在抢修道路的同时,又加紧帮助当地政府进行灾民安置点的平整工作。截止到5月22日,这支队伍共平整土地近7000平方米,为当地灾民安置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生命谱写英雄赞歌
    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司长戴东昌介绍,在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四川交通系统先后有158名同志伤亡。200多名交通人员在抢通道路时被泥石流掩埋。仅5月17~19日两天时间里,已先后有2台抢通施工机械被泥石流淹没,6台运输车辆在抢运旅客时失去联系。
    人物一:申洋——危难时刻尽显英雄本色
    北川羌族自治县交通局路政大队副大队长申洋同志在此次地震中总共失去了6位亲人,但他为使更多的灾民得到及时救治,强忍悲伤,顽强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当中。他在大救援中表现出的无私与顽强,充分显示了交通人在危难时刻情系群众的大爱情怀与英雄本色。
    记者从北川县交通局了解到,在 “5·12”特大地震中,申洋共失去了母亲、妻子、女儿、哥哥、嫂子、侄儿6位亲人。5月12日,妻子和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援而先后离开了他,5月15日,在得知母亲、哥、嫂及侄儿仍然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申洋毅然放弃了寻找尚埋在废墟里亲人的黄金时机,一直坚守在抗灾抢险第一线。
    作为北川县交通局路政大队主持工作的副大队长,申洋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地震灾害中家庭受创、亲人离散的职工不仅仅只有他一个。职责告诉他,自己要尽快从痛失亲人的阴影中走出,当前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凝聚人心,重整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路政大队的幸存者组织起来,参加县上统一组织的搜救小组,有组织地开展自救和救人。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处处留下了申洋忙碌的身影,他同时担当起了救生队员、司机、搬运工等多重角色,哪里需要他,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出现。
    在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申洋所在的交通局路政大队又接到了北川县交通局安排的紧急任务:征调抢险工程机具运往北川县交通部门组织施工的道路抢修抢通现场。据悉,由于地震使北川县城的通信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当时情况又异常紧急,电话打不通,申洋就直接开车去找机具手,找到了机具手,又开车去找机具。在申洋及其队友马不停蹄地昼夜奔忙下,救灾机具及时地送到了灾区道路抢修现场,安北路、曲桂路、邓通路先后被打通,这给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顺畅运送提供了及时而有力的保障。
    此外,申洋还与负责打通北川县通往外界主要通道的第二炮兵部队通力配合,协同作战。首先抢通北川至安县县城附近3公里 “卡脖子”路段,随后又投入到新建北川至茂县绕行线路的任务中。在抢修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申洋及其所在的路政大队积极为部队官兵充当向导,做好部队和地方的衔接工作,为现场抢修的救援人员和部队官兵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惟有工作,让申洋无暇悲伤;惟有忙碌,让申洋觉得踏实;惟有奉献,让申洋觉得对得起失去的亲人……用申洋自己的话说: “地震中,痛失亲人,我很伤心;可现在,我不会哭泣,活着的人更应该多做一点事情,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人物二:赵长军——地震时冲往灾区一线
    记者从广元市交通局了解到,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时任广元市交通局副局长的赵长军同志刚刚乘飞机从杭州赶到成都双流机场。按照赵长军自己的描述: “下飞机不到20分钟,我正在候机大厅等待拿行李,突然感到大地剧烈颤动,直觉告诉我地震了。那时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地震肯定会给广元市众多抗震性较差的山区桥梁带来破坏,情况紧急,我必须马上赶回去。”
    赵长军疾步冲去候机大厅,没有听从好心司机的劝阻而驱车直奔广元。由于地震已经给当地的道路交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成都到广元原本3个小时的路程,变得漫长而崎岖,在那一天足足用了5个小时才到达广元。当赵长军风尘仆仆地赶回广元市交通局时,局里的干部职工们无不感到惊喜和鼓舞,大家难以理解,地震了,这么危险,赵局长依然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来到灾区第一线。更为重要的是,赵长军的归来,让广元市交通局总工程师陈代平喜出望外。此次地震已经造成了广元市特别是通往重灾区青川县的道路大面积损毁,但具体的损毁程度,必须等待桥梁专家在第一时间作出现场勘察和鉴定之后才能定夺。赵长军是桥梁方面的技术骨干,他不在,这项工作真是举步维艰。赵长军的及时赶回无疑解了局里救灾工作的燃眉之急。
    经过与局领导的初步商议后,赵长军不顾旅途劳累当晚就率队赶往青川县。而那时通往青川县的两条公路都已经瘫痪,灾情紧急,赵长军容不得多想,公路断了就步行,步行过不去就乘船,如此的辗转反复,终于在5月12日深夜到达了青川。
    经过连夜的现场勘察之后,赵长军得知,连接广元到青川的212国道上的5座桥梁均出现了危情,其中全长207米的井田坝大桥全部垮塌,长达350米的沙洲桥也出现了两处横向断裂,车辆已经不能再通行了。那个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协调所有重灾区桥梁检测、维修、加固的重任都落在了赵长军一个人的身上。经过大量的计算,他制定出了其中3座受损较轻的桥梁的加固方案,并于次日一早就派人实施;对于受损严重的沙洲桥做出了立即向上级求援的决定,要求尽快架设战备钢桥,确保沙洲等几个受灾严重乡镇的救援物资运输线路的畅通。
    5月17日,浙江抗灾架桥救援突击队第一梯队一行32人应交通运输部指派迅速赶赴广元灾区执行架设战备钢桥的任务。地震发生以来,赵长军几乎没怎么休息,一直冲在架桥最前线。
    赵长军是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原在浙江省交通厅工作。2007年10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选派的 “博士服务团”成员赶赴广元市挂职,担任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和交通局副局长。赵长军出生在河北唐山,1976年大地震时,刚满5周岁。
    事后,有人调侃起赵长军:“两次大地震你都赶上了,第一次你没有选择,因为你年纪小;第二次你原本可以再乘飞机从双流机场离川,你却放弃了。”赵长军听后严肃地说:“这是我本职工作,我怎么能在关键时刻做逃兵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