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涨幅下行但通胀压力依存

2008-6-13 12:14: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5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结束了连续3个月8.5%左右的高位运行,也印证了外界对CPI涨幅将开始下行的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食品价格的小幅回落和翘尾因素的减少,使CPI涨幅出现回落,而且未来涨幅可能会继续回落。”
  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是中国从去年五六月间开始骤然上涨的CPI的主要推动力。从统计局这次发布的数据看,这一推动力出现了明显减缓。
  统计显示,今年5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9%,涨幅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涨幅回落达20.3个百分点。从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食品价格比上月下降1.3%,5月份CPI比上月下降0.4%。
  “一些原来短缺的重要食品,自然生产周期已经或接近完成,供求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会是短期的。”张立群分析,特别是生猪存栏明显增加,油菜作物三年来首次增产,使得猪肉和食用油的供求趋向平衡,价格自然出现回落。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由于CPI是从去年五六月间开始攀升,今年五六月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不断抬升,翘尾因素不断减少,原有涨价因素得到控制或有所减缓,CPI的同比涨幅应该开始有所下降。
  “5月份CPI涨幅下降在业界预料之中,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是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郭田勇说,CPI涨幅5月份下行是可喜的变化,但未来中国物价走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在CPI涨幅出现下行的同时,中国工业品价格(PPI)最近三个月居高不下,涨幅还在小幅攀升,5月份已经出现PPI超过CPI的现象。而且,国际原油、粮食价格正不断上涨,对中国形成较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如果物价上涨因素控制得比较好的话,未来CPI涨幅可以保持逐步回落态势,但要实现全年4.8%的调控目标难度非常大。”郭田勇认为,中国继续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
  防止通货膨胀、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依然是中国宏观调控部门的目标和政策。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宣布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研究机构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当前仍要为防止全面通胀提供偏紧的总需求约束环境。
  在继续紧盯通胀压力的同时,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值得关注。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从偏热趋向稳定的变化,通胀压力会逐步减弱,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也许应当更加关心稳定需求、稳定增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