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助推资阳商务发展新跨越

2008-6-12 12: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资阳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速度+质量+效益”三位一体发展之路,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季度主要商务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圆满完成了“开门红”目标任务。
  一、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全面承接产业转移
  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召开后,资阳市商务局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年”中心任务,以打造“一区四基地”为重点,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新机遇,充分发挥成渝经济走廊的区位、资源、产业基础、要素保障和综合成本优势,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东部产业转移和成渝工业布局的重要承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
  (一)坚持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全省确定的“六带、一链、四集群”承接产业转移重点,突出发展我市造车、食品和医药、纺织、建材“2+3”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造车、食品两大产业,壮大发展医药、纺织、建材三大产业,努力承接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承接格局。突出抓好南骏公司与东风公司的合作项目、四通公司与深圳东风的合作项目、海大集团与广东巨轮模具和天津华世通合作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与广西玉柴船用和汽车发动机合作项目、中石油公司和中粮集团燃料乙醇项目、法派西服建设项目、沱江东区开发项目、三岔湖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基地项目等与主导产业对接的八大项目。
  (二)坚持与物流园区建设相结合。一是高起点规划物流园区。加快与我市十大工业园区和“侯十工业带”的功能定位相配套的物流园区建设,坚持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开工投产一片,实现集约发展、积聚发展、集群发展。二是高水平建设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与成都共建物流集中区步伐,强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大力推进“四区”互动共建,把物流园区与工业园区、城市新区、旧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投入机制,实现园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高效能管理园区。建立健全物流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规划一流、建设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管理体制。
  (三)坚持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依托我市五大主导产业,以“百日招商”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好西博会和赴成都、重庆、北京、香港招商的“一会四活动”,全面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投资促进的各项活动,突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聚集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在重点抓好8个重点项目的同时,扩大四海集团与香港华润集团项目合作、促进香港真明丽LED冷光源简阳生产基地、香港马可波罗乳品生产、香港丽兴整体开发资阳宾馆片区等项目的尽快落地。
  (四)坚持与优化投资环境相结合。一是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确保企业入驻前“零障碍”、入驻后“零投诉”、出问题“零容忍”,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政务环境。二是优化要素环境。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平台等承接环境,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落户资阳。三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爱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实现“四个增长”,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一季度,从我市商务经济运行态势来看,主要商务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达到或超过省下达目标任务要求,全面实现了“四个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三位,总量居全省第十三位。
  ———外贸出口额完成2966万美元,同比增长0.5%,总量居全省第九位。
  ———实际到位外资完成100万美元(去年同期无),总量居全省第十六位,打破了我市自建市以来一季度无外商投资的历史纪录。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30万美元,同比增长47.8%,总量居全省第十位。
  (一)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一是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双百市场”、“迎春购物月”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带动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7.1亿元,同比增长21.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20.8%。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市食品饮料烟酒商品零售额2170万元,同比增长38.1%,其中粮油类增长74.1%;居民购房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22.3%;五金加电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了44.5%,其中“家电下乡”试点产品(截止4月30日)销售量达21695台(部),销售额达2828万元,名列全省第二。三是节假日即期消费活跃。1、2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2.1亿元、1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7%、20.8%。四是住宿和餐饮市场增速较快。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25.3%,快于零售额增长幅度4.4个百分点。
  (二)外贸进出口低速增长。一是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减缓。一季度,外贸进出口额完成3347万美元,同比增长仅0.9%;其中:外贸出口额完成2966万美元,同比增长0.5%;进口额完成381万美元,同比增长4.3%。二是重点出口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我市南车集团、环宇实业、创源公司、川橡集团、空分设备、明剑服装、锦绣丝绸7户重点企业出口额达2623万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8.4%。三是外贸出口主体队伍逐步扩大。全市共有22户企业开展出口业务,比2007年同期新增出口实绩企业6户。四是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得到提升。我市出口商品涉及机车、曲轴、冻猪肉、轮胎等12大类产品,分布于6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
  (三)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一季度,我市大力实施“百日招商”活动,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外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合同外资和到位外资实现了“双增长”。全市合同外资完成400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0%;实际到位外资完成1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0),达到目标进度要求。目前,四海集团股权转让项目已到位外资300余万美元,正等待验资;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香港真明丽集团LED冷光源简阳生产基地项目顺利入驻简阳市十里坝工业园区。
  (四)劳务合作平稳增长。依托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和外派劳务获权企业,成建制外派劳务输出逐渐壮大,外派劳务人员呈现结构优化、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一季度,全市外派劳务达349人次,其中:大(中)专人数达34人次,占外派劳务人次的10%。完成劳务合作营业额30万美元,同比增长47.8%,超目标进度4.6个百分点。
  三、充分认识“四个缺乏”,客观分析面临形势
  虽然我市商务工作取得了“四个增长”的阶段性成效,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两税合并、物价上涨、消费贡献率不大、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等影响仍然存在,我市商务工作面临严峻发展形势与考验,客观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缺乏”:
  (一)市场消费缺乏新增长点。一是由于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质量不高,随着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积极性,缺乏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不大。二是由于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差,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尚属起步阶段,城市中心商业圈短期内难以形成。
  (二)外贸出口缺乏增长后劲。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升、利率提高等因素,导致企业出口积极性不高,出口创汇大户少;同时,由于出口信用、担保等制约因素,签约大单不能尽快履约,外贸出口在历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难度系数大。
  (三)引进外资缺乏对接平台。由于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资源差别,外商投资的吸附能力不够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与外商投资领域对接不够突出,导致入驻资阳的外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企业参与广交会、投洽会、西博会等引资平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缓慢。
  (四)外经合作缺乏政策支撑。由于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仍未实现零的突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主要依靠外派劳务收入来支撑。同时,由于外派劳务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经费保障,外派劳务人员基本属于群众自发性输出,成建制输出量少,导致外派劳务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技能低下,从事低收入行业居多,劳务收入偏低。
  四、着力突出“四个重点”,推进商务超前发展
  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省商务厅提出的“三高于、两提升、四增强”为核心内容的商务超前发展战略,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着力突出“四个重点”,努力把资阳打造成为融入成渝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高地、环境洼地、风水宝地,促进我市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一)提速增量,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一是推进商贸设施的业态调整。大力推进市、县两级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实施,合理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加强商业地产专业开发,形成一批以大型商业零售卖场、品牌专卖店、专业店、社区超市、农家店为基础的现代商业业态结构。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200个,巩固和提高全市1754个已建农家店的配送率、存活率。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运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业经营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专业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专业物流公司。突出抓好成都、资阳联合开发“两湖一山”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型商贸业,建设一批大型游乐设施,旅游商品专业店,星级旅游饭店,高档次农家乐等。完成投资1070万元的乐至桑都配送中心建设,启动投资1300万元的简阳汇鑫配送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投资3380万元的四海集团“双百市场”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建设。三是优化商贸流通发展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绿色服务通道”建设,积极争取商贸流通业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加强酒类流通、生猪定点屠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典当、拍卖等专业市场监管,营造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提质增效,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一是优化外贸出口结构。依托省上确定的成德绵南资汽车产业带、成德资自宜装备制造产业带和丘陵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借助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项目合作,突出抓好资阳机车厂、南骏公司、海大橡胶集团、空分集团、四通公司、四海集团等造车、食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壮大发展医药、纺织、建材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力争7户重点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0%以上。二是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立足以质取胜,加大出口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外贸出口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变,切实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鼓励机车厂开发、研制大功率船用柴油机项目;鼓励空分集团研发天然气液化及加工成套设备,力争申报专利3项;鼓励大川公司着力开展清洁能源汽车M型CNG压缩机产品开发。三是培育外贸出口品牌。引导重点企业培育和发展出口品牌,着力支持“晨风”机车、“海大”轮胎、“蜀娇”冻猪肉、“川牌”空分设备4个出口产品创建出口品牌。力争培育 2—5个“四川省出口名牌”、1—2个“中国出口名牌”。四是打造外贸出口基地。围绕重点出口行业、出口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建设“车产业出口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等特色出口基地,提高外贸出口发展后续力。
  (三)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积极争取《资阳市鼓励外来投资优惠政策规定》等政策落实到位,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四海集团与华润集团合作项目、香港真明丽集团LED冷光源生产基地项目、香港马可波罗乳品生产项目、香港丽兴整体开发资阳宾馆片区项目等在谈项目尽快落地,促进华冠食品、贝格尔装饰等在建项目增资扩股。二是精心包装好优势项目。围绕我市车产业、食品加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好“一会四活动”引资平台,搞好项目的论证、包装、推荐,争取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对接我市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三是不断提高外派人员素质。建立外派劳务输出培训点,实行“订单式”培训,大力推行成建制外派劳务输出,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扩大中高级技术人才输出。着力培育“资阳建工”、“简阳送奶工”“资阳机电工”等地方劳务输出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突破外经合作发展瓶颈。深入挖掘我市外经合作潜力,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引导和支持资阳机车、简阳兴盛等资质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创建外经合作品牌。
  (四)依托项目,提高产业转移承接力。一是围绕“十大项目”,夯实承接基础。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双进工程”、“信福工程”、“家电下乡”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为承接国际国内商贸流通重点企业营造物流网络平台;继续加大“万商西进”、“双百市场”、“东桑西移”、“振兴老字号”项目建设力度,壮大发展我市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产业承接格局;继续争取“服务外包千百十”项目、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和产业承接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依托“十大园区”,突出招大引强。围绕“西部车城•绿色资阳”城市定位,以我市“十大工业园区”为承接平台,突出招大引强、招商选资,注重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大基地,积极探索“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承接模式。力争在承接引进一流的整车生产企业、发动机专业制造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上取得突破。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产业前50强龙头企业,着力承接组团式、链条式整体转移,引进产业上、中、下游各阶段产品生产企业和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营运环节,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