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催生钢铁物流新模式

2008-5-9 9: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林奕珊
    国内第二大钢铁制造商武钢集团与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管委会就武钢 (天津)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项目的正式签约,除了将把服务项目直接面向中小型终端用户,还将借助空港物流基地的优势,缓解了钢企面临的物流成本压力。
    钢铁工业是一个原料、产品运输密集型的行业。据统计,每生产一吨钢材,需要6吨货物的运输来配套。随着全球的钢铁市场产量与消费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钢铁原料及产品的国际贸易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钢铁物流也因此成为降低成本、保证效益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
    传统的钢材贸易钢材产品从生产到终端用户的流通渠道过于冗长,由钢厂直供到最终用户占的比例仅为20%,70%多的资源都是经贸易商倒手。有些地区,钢材出厂后常常经过一级、二级、三级甚至诸多小的商户倒卖,除了长途运输外,还要加上多次短途搬运,使交易成本较高,市场价格控制能力削弱。加上厂商的销售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松散,加剧了钢材市场的成本竞争压力。
    资料显示,中国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几乎占总成本的30%,而世界上发展较快国家只占8%~10%。现在各行业都在推进物流的发展,就国内的钢铁企业而言,在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钢材将进入 “消费主导阶段”,终端客户对流通业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融资、加工、配送,甚至设计等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下游行业的趋势。于是,加大直供,减少中间环节,改变生产方式,按订单生产,与下游汽车、造船等签订直供合同,发展网络,在全国建立物流分销网络,建立具有加工职能的加工配送中心,把流通与加工捆在一起,构建全国钢铁物流网络已经成为趋势。
    因此,发展现代钢材物流,要注重发挥流通带动消费、引导生产的巨大作用。通过发展钢材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方式,用信息化带动流通的现代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从而稳定企业生产,获得流通竞争优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