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季度经济述评:减税还要继续

2008-5-8 11:37:00 来源:中国信息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季度有一低一高两个数据引人注目: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一个是税收收入增幅创近年来同期新高。而此前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从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财政收入”已经连续10个月亮起红灯,处于过热状态。在经济发展更多要依靠内需扩大的背景下,减税以增加百姓收入已经成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应有举措。
税收增速长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的状况十分突出
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而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承接上年势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15102亿元,同比增长33.8%,增收3818亿元,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
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204.7%,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只增长了82.6%,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增长了40.5%。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使其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有专家研究后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一半转化成了收入,但中国只有10%左右。
薄赋轻税,方能扩大消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2003年到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20.4%、25.7%、20%、21.9%、31.4%,而同期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却分别为19.2%、15.4%、18%、14.6%、6.8%。不难看出,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与国家税收收入增速恰恰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表示,2006年政府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的真实税负已经达到了31%-32%。过高的税负对刺激消费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将越来越明显,甚至还会削弱人们的创业热情。
在企业负担的税费方面,2004年内地工商、质检、城管、消防、交通等政府部门年收费为9367.67亿元,加上法院和检察院所收356亿元,共达9723.67亿元。曾公开建议取消工商管理费的广州市人大代表谢汉才指出,仅广州个体户每年缴纳的工商管理费等就达3亿元之多。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数字表明:1999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6年6月底下降为2505.7万户,个体工商户减少约65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过重税费负担不仅使中小企业的数量大大减少,更影响其就业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而就业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百姓收入的增加。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有学者指出,个税成为我国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税种,平均增幅高达48%,远高于GDP的平均增长率。2006年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1001元,但数据同时显示,2005年国家垄断行业的年平均工资为7.2万元,同时我国城镇职工中又有约80%年收入不足2万元。个人所得税原本是要将高收入群体的小部分收入统筹起来,向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但现行较低的个税起征点已经将许多中低收入群体纳入征收范围,难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偏离了征收个税的初衷。
事实上,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发展的实例古今中外都不鲜见。
从历史上看,我国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大都注重减税政策。无论是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都是在“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的基础上维持长期繁荣的。
从国际上看,1953年日本的GDP已经达到了二战前的水平,但社会并未就此稳定,产品积压,失业增加,劳资关系紧张。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采取最低工资制、社会保障计划、增加农业者收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等一系列措施。结果,只用了7年就使日本国民的收入翻了一番,到1973年甚至增加了两倍。
2000年以来,国际上很多国家推出了减税计划和方案,调低税负。美国总统布什把大规模减税作为核心经济政策,提出10年内减税1.6万亿美元的计划。此外,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也采取了减税政策。今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约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经济刺激法案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大幅退税,刺激消费,进而刺激经济增长,避免经济陷入衰退。据悉,这种手段曾帮助美国经济迅速走出2001年衰退阴影。而此次经济刺激法案的规模要远远超过2001年。根据布什签署的法案,个人最多可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税,一对夫妻最多可得到1200美元的退税,每有一个未成年子女可多得300美元退税。一些小企业也将得到部分退税。美国PNC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图尔特?霍夫曼预计,由于该法案的实施,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比不实施经济刺激法案提高约1个百分点。
同样在今年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由于过去一年新加坡情况大好,国家财政盈余达64亿新元(约人民币360亿元),政府决定还富于民,从财政中拨款18亿新元(约101亿人民币)。具体的分配方案是:大多数国民可获300新元(约人民币1682元),低收入者可获400新元(约人民币2290元),低收入年长者则可再额外获得200新元(约人民币1125元)。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产品短缺,而是过剩,但过剩的后面是分配,我们只要通过调整国内的分配关系,采取大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各种措施,过剩的产品就有市场出路,经济增长就能持续。通过对企业减税来减轻中国企业的负担,通过对低收入居民的财政补贴来抗拒通胀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刺激需求政策,以此把保增长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基调。
适度减税不会诱发经济过热,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减税还要继续
对于减税的做法,业界也存在担心。一是担心会导致投资反弹,经济过热;二是担心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
对此,中央党校教授王东京指出,就投资而言,减税虽会增加民间投资,但同时必抑制政府投资。有增有减,总投资不一定会过热。而且,中国有13亿人口,不保持一定投资规模,经济不能高增长,失业便将成为头痛问题。当下中国经济症结在结构,只要结构合理,速度快不是坏事。就财政收入而言,懂得拉弗曲线的人都会明白:假如把税率定高到90%,世上没人肯去办企业,政府也就无税可收;而若将税率减低到20%,那么办企业的一定多。企业多了,政府则能财源广进。
适度减税不会减少财政收入的观点已经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个税起征点由800元上调到1600元。当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工薪阶层纳税面将从60%降至26%,国家将减收280亿元。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2006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1600元后,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不减反增,比上一年增长了17.1%,增收了358亿元。减税有利于增加投资和消费,有利于繁荣经济,最终反而有利于税收的增加。
专家预计,“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所得税由原来的33%降为25%,也应该能起到“放水养鱼”的作用。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正在着手减轻税负。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税务学会现任副会长许善达指出,中国的税收收入近10年来一直保持较高幅度增长,而中国的减税进程也从1998年开始,并在2004年逐渐实现。直到今天,中国的税改已经形成了一个具体的路线图。生产领域的增值税转型是一项减税改革。这项改革自2004年率先在东北试点。2007年3月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这项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工资的补偿、折旧补偿,还有25%的税率都是减税改革。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减税,从对弱势群体的减税开始。2006年实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个体户的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这个政策让500万个个体户免于交税,税务部门减收50亿元。而有着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从减到免,在短短几年内完成。
应当说,所有这些措施都使中国千千万万的企业和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是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年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税收收入增长的速度相比,这些措施的力度显然还很不够。这也是个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1800元仍然引来众多议论的一个原因。正如许善达所说,当前的减税政策并不是尽头。今后10年,减税还要继续。“在生产领域,税负水平要减到发达国家水平或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领域税率高于国际水平的都应该减税。”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今后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首先需要做的是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对此,尤为重要的是完善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其次,财政政策应当在提高国内消费率和公平收入分配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主导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的战略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的背景下,财政部门应加速向公共财政转型;作为这一转型的重要内容,“减税增支”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安排财政政策的基础因素之一。就减税而论,降低生产税的税率和降低所得税税率,应属题中应有之义。就增支而言,应当大力增加“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以期同时实现增加居民部门收入和增加政府部门公共消费的目标,为提高国内消费率和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作出积极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