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铁矿石”:呼唤大宗资源主动战略选择

2008-5-7 12: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在2008年度显得异常的胶着。虽然全球主要钢厂都与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了新财年的价格协议,但同样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举足轻重的两大澳矿巨头至今未认可上述“首发价”。 
    国内不少矿业及钢铁业的专家认为,从“昂贵的铁矿石”中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大宗资源占有要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的长远方向,确立主动的战略选择,不受一时市场波动的影响,化害为利,坚持到底。 
  谈判中的“新特征” 
    据了解,新一年度全球铁矿石谈判的艰难程度出乎预料。关键之点就是中国现货铁矿石与长期协议矿之间巨大的“价差”利益,已加强了矿业巨头改变以往谈判中“离岸结算”规则的决心,一心想弥补合同价与现货价的差距。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试图在中国对铁矿石保持长期需求的情况下建立新的利益格局。 
    据对各方面信息汇总而得到的总体印象,在今年的谈判中,全球三大矿业公司开出的谈判条件都比较苛刻。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提出,在按市场走势实现涨价的基础上,还要有质量差价。这在最后的谈判结果中已有体现。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都提出了至关紧要的到岸竞争力问题,也就是按与现货价比照的到岸价格来确定矿业公司的收益。并认为今后可考虑建立与现货价格在一定条件下实行联动的相关价格指数,由此形成合同定价机制。而全球主要钢厂都认为现有谈判定价机制是在供需双方长期利益平衡中稳定下来的,应该得到尊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立场。 
  近期市场起伏不定 
    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及对外矿依赖程度的提升,短期内不会有明显转折,但其中的起伏波动正在趋于频繁。 
    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的跟踪研究,198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2002年突破1亿吨;2003年中国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近1.5亿吨;2004年突破2亿吨;2006年达3.26亿吨;2007年进口量接近4亿吨。 
    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价格大幅上涨。铁含量为63.5%的印度粉矿现场市场价由年初的每吨680元上涨到目前1450元,涨幅高达113%。 
    但是到了去年年末到今年1月份,铁矿石现货市场出现高位疲软运行的状态,钢厂采购清淡,市场有价无市。到了春节之后和3月上旬,市场出现涨势,人气明显复苏。但到了3月下旬,随着钢厂一波采购浪潮逐渐消退,矿石库存压力渐显,市场价格出现小幅下跌,商家成交量普遍不大,观望气氛浓烈。 
    此外,今年1月份国际海运价格持续下滑,1月下旬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与去年最高值相比跌幅高达近47%。铁矿石海运费巴西线和西澳线更是暴跌,与最高时相比分别下跌47%和63%。到了春节期间,海运指数悄悄回暖,到目前为止是在高位反复震荡。据此可以认为,铁矿石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波动期,不能依据市场一时涨跌盲目作出长期的“固定判断”。 
  主动战略选择是关键 
    此间资深钢铁专家贾良群等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是中国在诸如铁矿石等大宗资源上作出“主动战略选择”的时候了。应该确立几条不受市场短时波动影响的长期战略性原则,一做到底,绝不放松。
    根据专家的建议,首先应建立钢铁业上游大宗资源掌控的战略原则。这个原则应上升为行业原则,不能分散在各个钢厂“各行其是”。国内单个钢厂实力有限,重大投资需要行业统一协调;再有资源型投资需要金融、投资市场的配合,所以还需要跨行业的协调、决策机制。    其次要明确铁矿石海外资源的投资方向。铁矿石的海外资源占有,主要方向应是参与形成国际市场上的“新一极”供应力量。由于传统三大矿业公司目前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国际上不少中小型和新兴矿业公司都在采取避免被“吃掉”的行动,这为铁矿石市场的改变带来了“一线生机”。这个矿业市场“新兴之极”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
    再次是建立战略投资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原则,不以市场短期起伏评估战略投资的成败得失。战略投资不仅要有战略眼光,还要有战略决心,而国内业界在这方面很欠缺,多的是“患得患失”,最后只有被动付出代价。上世纪末,国际铁矿石市场陷于最低谷,目前不可一世的“三大矿”都曾开出优惠条件,吸引中国的采购和投资。当时宝钢等企业有所动作,但大部分钢厂都担心投资回报问题,无所作为,以致“错失良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