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痛”当前,车市“震”否?
2008-5-30 10:3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枭冬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国遭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抗震救灾工作直到今天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从经济角度来说,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远超过年初南方冰雪天气造成的损失。
面对来势汹汹的地震之殇,我国的汽车市场受到的波及也是在所难免。对此,作为汽车消费者,其最为关心的问题自是市场行情稳定与否,汽车价格会否因此做些不同程度的调整。总而言之一句话, “震痛”当前,车市 “震”否?
中国车市进入拐点?
在 “5·12汶川大地震”前的5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的数据统计结果。4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 (PPI)同比上涨8.1%,连续第4个月创3年来新高;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8%;轮胎、防冻液、润滑油的价格不断攀升,涨幅高达10%。这让一直困扰汽车厂家的“成本”难题变得更加棘手。
同时,有关专家预计,尽管5月份CPI增幅可能低于4月份的8.5%,但宏观经济形势却是不容乐观,通胀压力在未来数月内仍将持续存在。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股市、房市都出现了 “拐点”之声,车市上也有人适时地抛出了车价 “拐点论”,一些企业受到形势影响,相继出台了新的价格策略,商用车生产企业更是率先涨价。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说,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商用车,承受的成本压力是明显高于作为生活资料的乘用车的。陕汽、福田、解放等车企先后调整车价,实在意料之中。而据记者了解,轻卡、轻客的利润更是逐年走低,一些生产非高端轻型车产品的企业如果不涨价,几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
诚然, “拐点论”出现前后,车市涌起一股涨价风暴,但在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相继从紧的条件下,这股风暴吹得并不强劲。目前,仍有一些企业不为所动,并无涨价之意。部分国产乘用车企业坚守价格底线,对 “涨价”一词避讳甚深,惟恐 “价格上去,市场下来”是其不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获悉,在4月份只有奇瑞、江淮等少数企业发表官方声明,实行涨价。在传统销售高峰 “五一”假期过后,企业对车市的信心明显不足。有些厂家和经销商使尽浑身解数地搞促销、办活动,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较之以往更甚,有的消费者甚至放出话来: “物价涨了,不降价就不买车。”
如今,中国遭遇了如此残酷的 “震痛”,全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又会因此有所减缓,这个夏天,车价能否应验 “拐点论”,此时断言,为时过早。
地震考验中国汽车产业
6、7月份本是汽车销售的淡季,四川汶川8.0级地震爆发后,股市、房市、车市等都相继受到牵连,川渝地区的汽车市场和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受累尤甚。
一行业专家认为,由于灾后重建需要大量建材、钢铁、石油等基础建设的材料,这就可能导致本来就已在高位运行的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而西南地区受损严重的道路交通也将导致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5·12汶川大地震,对中国汽车产业是一次颇为严峻的考验,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苦苦寻求成本和价格的平衡点时, “震痛”的突然袭击带来的影响肯定是种必然。
据报道,部分包括成都在内的地震灾区的4S店已经处于停止营业状态。 “由于地震突如其来,一些汽车厂商也没有应急措施,甚至没有后备的零部件,加上物流、采购和计划系统衔接出现问题,最终造成停产和限产。”这位专家补充说。
不过,根据有关部门做的市场预计,川渝周边地区的汽车销售恢复应该会在震后1个月时间内完成。同时,由于灾后重建工作的到来,专家预计,重卡市场可能赢来机遇,尤其重型工程机械车需求量将激增。
记者在对汽车专家贾新光进行采访时,他曾强调:“车市的竞争是由价格到服务再到品牌最后到成本竞争的一个过程,如何控制成本是竞争的法宝。”眼下,宏观经济形势和自然灾情的步步紧逼让很多汽车厂家受困 “成本难题”,企业家们个个心急如焚。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越高,企业涨价 “危险”就很大。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很多车企都在寄望新车上市带动销售行情。
此外,部分企业还建议,应加大对生产管理的精细化运作,以及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让优良的技术去平抑钢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优良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在实际使用当中的成本。”一汽解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大多汽车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