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为何至今无果

2008-5-29 15: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张晋洲 丁波
    距铁矿石谈判最后期限6月30日仅剩一个多月,中国钢企与澳大利亚矿山的铁矿石价格谈判至今悬而未决。业内人士指出,铁矿石谈判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但不管结果如何,对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久拖未决 利益胶着
    今年2月份,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同意将长期年度合约价格上调65%,这一涨价幅度已于4月1日起执行。过去,第二大生产商力拓与第三大生产商必和必拓会在数日内跟进。但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谈判至今仍处于胶着状态。
    “谈判久拖未决,关键是卡在了国内钢企与澳大利亚矿企的利益取向上。”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表示。澳方一直拒绝接受涨价65%的结果,要求提高其铁矿石的供应价格,或者补偿其海运费。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钢企则希望对方遵守多年形成的谈判体系,把涨幅控制在65%内。
    对于澳方补偿海运费的要求,钢之家网站总经理吴文章认为,这是在打破既定的国际惯例,也是致使谈判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他表示,中澳之间铁矿石谈判的结果不仅关系着国内的钢铁企业,欧美、日韩等国的钢铁企业也将同时受到影响。
多种可能 影响有限
    贾良群表示,铁矿石谈判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澳大利亚供应商接受早前淡水河谷的涨幅;中方妥协接受一定海运费补偿的要求;中澳铁矿石长期谈判破裂。但这三种结果的可能性都不大。中澳作为买卖双方,一方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一方是铁矿石的出口大户,任何一方向另一方妥协的可能性都不大,也不可能会破裂。在贾良群看来,最大的可能是双方都各退一步,涨幅出现在65%~85%之间。
    不论何种结局,业内人士都认为,铁矿石谈判对国内钢企的影响都十分有限。从去年8月份开始国内铁矿石价格飞涨,一度导致供应紧张。随着国内矿企产能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调节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格局已有所缓解。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从去年11月份起的4个月中,国内钢企产值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低增速,仅在5%左右徘徊,而去年全年的平均增幅在15%左右。贾良群表示,低增幅正是钢铁企业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体现,供求矛盾已经在缓解。
【事件回放】
    5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自中国加入铁矿石谈判以来首次发文,要求澳矿企力拓认真履行供矿合同。
    5月16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与国内港口企业、钢铁企业、贸易企业一同急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主持组织召开的港存铁矿石疏港协调会。
    5月20日:中钢协发出通知,号召会员控制铁矿石进口总量和进口节奏,坚决抵制不顾国内市场实际需要,有意大量进口和囤积铁矿石、转手高价倒卖、扰乱国内市场铁矿石贸易秩序的行为。据悉,包括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相关部门集体会商 “压港矿”,为近几年来力度最大的一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