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福建省大豆进口呈量减价扬态势

2008-5-28 13:5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华网福州5月27日电(黄芳)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福建省进口大豆52.6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7%,价值3亿美元,增长56.8%,仍然呈量减价扬态势。 
  今年福建省大豆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主要自美国和阿根廷进口,其中自美国进口大豆35.43万吨,下降21.6%;自阿根廷进口17.26万吨,增长93.8%。进口均价大幅增长,前4个月进口均价为568.7美元/吨,同比上涨79.6%,其中3月份当月进口均价达到628.7美元/吨,同比上涨94%,创下近年来单月进口均价新高;4月份回落到594.9美元/吨,同比上涨81.9%。 
  为了降低黄大豆进口成本,抑制粮食价格涨势,中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将黄大豆进口暂定关税从3%降至1%,暂定期三个月,此后先后两次延长税率实施时间,至2008年9月底。但在当前进口大豆价格高企的影响下,关税优惠措施并未产生有效刺激。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分析,近期福建省大豆进口价格大幅上扬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全球供求紧张导致大豆价格上涨。受2005/06年度豆价低迷的影响,2007年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全球供应下降。据行业期刊《油世界》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08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2.189亿吨,低于上个年度的2.372亿吨;而大豆用量为2.388亿吨,上年度为2.257亿吨。总体来看,全球大豆呈现产量下降而供求增长的态势,构筑了大豆价格上涨的基础。 
  二是发展新能源导致大豆需求增加。由于原油价格上涨,生物燃油需求前景看好,世界各国纷纷研制发展新型能源,以植物油脂代替部分燃油的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其中,欧盟将用菜籽油来生产生物柴油,而美国则用豆油代替部分柴油,推动了对大豆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放大。 
  三是国际海运费价格大幅上涨。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的推动,造成国际粮船运费急剧攀升,目前美国和南美至国内的粮船运费在130-140美元/吨之间,较去年年初50美元/吨的粮船运费大幅提高,直接拉升了中国大豆的进口成本。 
  由于现行国际大豆贸易主要由美国为主的粮商控制,形成了“南美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局面,而且目前进口合同采用由美国粮商提供的合同文本,其条款充分保护出口商利益而不利于买方。被动接受国际价格使得中国企业无一例外全部暴露在风险之下,国际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无疑会对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为此,福州海关建议:一是制定鼓励大豆种植、收购、加工等配套性优惠政策,调动豆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粮商的收购积极性;二是建立大豆种植基地,加大资金和科研投入,改良更新品种,推进大豆科技创新;三是扶持大豆龙头企业,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调控大豆进口数量、节奏和价格;四是完善产业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大豆国内外市场的最新动态,引导豆农种植方向,减少种植风险,鼓励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作用,回避因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市场风险。(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