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发展物流业SWOT分析

2008-5-28 0: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 100公里为牛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到2022年,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现代网。因此,在武汉城市圈内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是改革的重点内容。 
 
  S(优势分析)
 
  首先,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聚散两相宜”是武汉城市圈的显著特点。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已整体迁至武汉;葛洲坝决定总部迁汉;2003年千万元以上的大企业总部落户武汉的就有65家。孝感市40%的农产品销往了武汉,仙桃市水产品在武汉销量已占到总成交量的35%。武汉处于城市圈中心,在经济上具有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的枢纽作用。
 
  其次,武汉具有交通运输优势。武汉历史上就是“九省通衢”,扼华中交通要冲,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运输发达。目前,多条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和高等级公路主枢纽之一。此外,武汉又是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和汉江航运的终点,在城市圈内,除武汉枢纽港外,还有黄石、鄂州、黄冈、武穴、嘉鱼等一批中小港口;加上正在扩建中的天河国际机场,以及建设中的沿江输油管和川气东输工程,武汉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再次,武汉具有较为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武汉市依托现有物流资源,已经建设和形成了一些发展较为集中的物流园区。从规划建设的情况来看,包括七大物流园区:阳逻港(国际)物流园区、沌口汽车物流园区、舵落口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后湖——丹水池”综合物流园区、关山转运型物流基地、烽火加工型物流园区、武汉航空机场(国际)物流园区。
 
  最后,武汉具有强大的人才优势。湖北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科教实力大大领先于中部地区其他五省。武汉市科教实力雄厚,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人数仅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研发机构均居全国前列。
 
  W(劣势分析)
 
  目前,武汉市的物流企业已经达到200家左右,总体说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由传统的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企业转型而来;二是由传统储运企业改造而成的配送中心;三是由工商企业的后勤部门发展而来;四是专业物流公司。前三类物流企业大体上都属于转型而来的物流公司,具有它们的独特优势。这类物流企业运输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使用面积较大的仓储设施,客户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同时能提供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单一物流服务。但是这些企业总体说来,信息化程度不高,只能提供低端的物流服务,只能满足供应链中的某一个环节需要,离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有不短的距离。在现代全程物流的趋势影响下,竞争力比较弱,缺乏品牌效应。
 
  通过几年的建设,圈内已经初步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但尚不完备。就圈内交通运输来讲,武汉和各城市间的高等级公路尚有部分工程尚未完成,存在不少断头路和瓶颈路;城际高等级公路则“纵通横不通”,即城市之间的交通环网还没形成,相互之间的高速公路连通大多需绕道武汉,这样使得圈内各个城市只与武汉市联系较紧密,而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
 
  物流体制不健全,物流部门分割严重。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都自成体系,家家有仓库,行行搞运输,资源整合的意愿微弱,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供应链条,全社会物流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无法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高效运作。
 
  O(机会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物流业最大的机遇在于成为国务院批准的“新特区”。“新特区”的改革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等五个新兴产业。根据规划,城市圈公路建设的目标就是打造中部地区核心公路网。武汉城市圈公路总里程将超过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2500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超过总里程的15%。建成后,整个城市圈交通骨架将形成四条南北纵线和五条东西横线。2010年,公路方面,建成城际之间快速通道,形成“环形放射状”的现代公路网,完成城市圈各市县高等级干线公路改造。基本实现武汉市至各县市“两小时交通经济圈”,县市至乡镇“半小时交通经济圈”。此外,航道建设也在城市圈交通规划的有了最新进展,城市圈内将建设以长江和汉江为主的航道网,五级以上航道里路(不包括长江)计划为1000公里以上,届时,城市圈内运输的产品将可以直接通达海域,运输更方便。航道网建设后,通达四海的航道体系将呈现,为了使得航运顺利,城市圈内还规划建设一些优质港口,同时准备全面启动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
 
  T(风险分析)
 
  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在公路货运、仓储、海运和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条件,我国物流业正式进入国际化竞争时代。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经营多年已有一定基础,大多数都得到了高增长和高回报,使其更看好我国国内市场。随着物流业的开放,一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也陆续登陆武汉市场,这将成为武汉物流企业最大的威胁。这就意味着,随着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纷纷进入武汉,武汉市本土物流企业将面临着市场份额减少、优质客户流失、物流人才流失的威胁。
 
  除此之外,周边各省市也将对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业发展产生威胁。长期以来,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中部地区城市之间在商业服务和争夺顾客群方面竞争激烈,特别是来自周边湖南、河南、江西的省会城市长沙、郑州、南昌都相继提出要构建中部地区物流中心,这些城市在物流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经济实力、运输总量、便捷程度都对武汉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物流中心造成严重的威胁。
 
  战略措施
 
  应当抓住“新特区”的重大机遇,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政府应该制定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市场管理,促进物流部门一体化。同时,应该大力构建物流基础设施。要加快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和洪湖新滩东荆河大桥,以及武汉至孝感、咸宁、鄂州、麻城、红安、仙桃、洪湖等7条高速出口公路、随州至岳阳高速公路的建设或前期准备工作;抓好武汉城市圈的省道干线和县乡公路改扩建,争取郭东岭、郑店货运站和武汉客运西站等公路主枢纽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圈公路网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铁路方面,加快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武九铁路扩能提速工程及黄石火车站建设,加快汉丹铁路汉西至襄樊段扩建提速工程建设,争取国家尽早批准建设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铁路湖北段。在民航方面,重点是按照把武汉天河机场建设成为国内枢纽机场的定位,扩建武汉天河机场。在航运方面加快阳逻新港区、汉阳集装箱港区改扩建工程和汉江蔡甸至河口段航道整治建设步伐。此外,加快武汉轻轨建设步伐,统筹考虑轻轨线路与武汉对外交通的衔接以及向周边城市的延伸。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杨晶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