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经济的影响

2008-5-27 10: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观点一雷曼兄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
    下半年通胀明显缓解
    通胀反弹是食品价格加速上涨所致,其涨幅从3月份的年同比21.4%上升至22.1%;非食品价格通胀仍维持在年同比1.8%不变。这表明中国政府控制通胀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来自食品价格(粮食、肉类、水产品和蛋类价格上涨)。
    虽然我们预期肉类供给短缺下半年将得到明显缓解(到那时价格应该会回落),但近期全球粮食价格的暴涨加剧了国内的粮食价格压力,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引发国内新一轮食品价格上涨。受净出口拖累,预计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长会低于潜在水平。这可能会在下半年暴露产能过剩问题——经济中的反通胀因素。因此,第二季度CPI仍在高位运行(约8.2%),但第三季度将大幅回落至4.3%,第四季度至1.6%。从全年来看,预计全年平均CPI约为5.5%。◆观点二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存款准备金率上限在18%
    这轮CPI上涨受粮价影响较大,尤其是国际粮价高涨。但中国政府在粮食安全方面应对得当,粮食库存和生产都相当稳定,粮价未来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因此4月份CPI反弹可能只是暂时的。
    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这次发生的地震将给生产成本带来相当大影响,尤其是工资和原材料成本。这可能使企业利润进一步受压,并加剧通胀压力。医疗、水泥、建筑和资源等类股可能受益于重建,但要取决于政府是否放松物价控制。
    从宏观调控政策看,目前加息可能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人民币升值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作用会小得多。但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未来上调空间已经很小,我们预测上限在18%左右,第二季度不排除加息的可能。◆观点三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中国经济中长期将保持高速增长
    我想重点谈中国具备“亚洲发展模型”中的三大要素:较高的储蓄率、高投资和稳固的总体生产率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三年或更长时间内,GDP将至少保持在7.5%~8.5%之间。
    导致中国经济温和回落的要因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这将导致劳动力增速减缓,尽管投资回报率仍将保持很高的增速。但我的研究表明,中国对人口老龄化无须畏惧。首要原因是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农村经济持续恢复,将在未来几年内提高全国的人均消费水平;第二大因素是投资率高且稳定:中国“投资/GDP”比值已经高于未来可预期的亚洲平均值备受争议,但我并没有找到中国面临结构性过度投资压力的证据。因此,我仍然坚持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相当长时期都将保持较高增长。◆观点四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PPI增长阻碍CPI回落
    4月份CPI中与“吃”相关项消费增长较前期有所放缓。生产资料中,除采掘业指数在高位略有回落以外,原料工业和加工业指数均继续加速上涨。
    根据测算,PPI加速上涨一定程度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相关。此外,美元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加速贬值也会有一定影响。除国际因素,国内部分行业(煤炭、水泥等)一定程度出现产能不足也是推动PPI加速上涨的因素。
    对于未来,考虑到原油价格短期内很可能仍处在高位,而美元也将长期维持弱势,再加上国内部分行业产能不足,预期PPI将继续创下新高。而从历史数据看,PPI与CPI的走向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PPI在未来继续加速上涨将使得CPI回落幅度和速度低于预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