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力织公铁水港立体交通网

2008-5-27 10: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实施海河联运后,金海湾内河码头像这样低效的中转模式将成为历史。从杭州东望,杭浦高速、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钱江通道……或横跨东西、或纵贯南北,这一项项重大的交通工程首先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是规划图中一条条或虚或实的射线或曲线。而在这一堆走向不同终点的线条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交汇点——嘉兴。

  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各城市连接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交通网络中,嘉兴构筑了公、铁、水、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在杭湖嘉绍四地市长二度握手,召开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之后,昨天,“发现杭州湾——聚焦杭州都市经济圈”大型联合采访团抵达嘉兴,这也是本次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

  嘉兴,因河而兴,行走在这片水汽氤氲的土地上,时刻感受到的是一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与交织。密密匝匝的高速公路网、长虹卧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码头林立的海河沿岸,都在昭示着这个杭嘉湖平原上的水乡泽国正在谋求外向型发展。

  杭湖嘉绍分享“大桥经济”

  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嘉兴交通建设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桥而建的大桥新区、滨海新区犹如磁石般源源不断地吸引甬、台、温等地企业投资落户。大桥经济带来的不仅是嘉兴临港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把嘉兴的城市发展从“南湖时代”推向了“滨海时代”。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余热还未散去,杭州湾上的第二座大桥打响了开建的信号。5月11日,嘉绍跨江大桥栈桥工程动工。南起上虞、北至秀洲的嘉绍大桥,像一条长长的臂弯将隔江相望的嘉、绍两地携起手来。该桥建成后,将大大促进嘉绍两地的纺织等特色产业的对接、合作。

  此前,打通萧山经往杭州湾屏障的钱江通道工程也有了实质性进展。届时,杭州湾上三条黄金通道,将使得长三角的交通格局发生革命性巨变,长三角空间格局从Z形变为菱形。

  宁波、绍兴绕道杭州北至上海的交通线路被两座飞架天堑的大桥改变后,沪杭甬高速将实现分流。在此背景下,嘉兴与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间紧密的依存度是否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嘉兴将始终保持与以杭州为龙头的都市经济圈的交通接轨,打造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嘉兴市交通局局长孙建华在交织如网的交通规划图前这样说。

  在这张网中,编织成网的经纬线条犹如一条条纽带紧紧地将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各个城市维系在一起。申嘉湖杭、沪杭、杭浦三条高速分别从嘉兴北部、中部、南部伸向西南方的杭州。申嘉湖杭公路建成后,嘉兴人去杭州将会有三种高速路的走法:北部的嘉善可以走申嘉湖杭高速,嘉兴中部地区可以走沪杭高速,南部的海宁、海盐等地可以走杭浦高速。

  海盐一位姓李的超市老板今年往杭州跑得特别勤快,“从海盐枢纽往杭州走,时间缩短了半个多小时!”时间缩短的背后是商务、物流成本的降低。从海盐这个亚洲最大的枢纽通向杭州的这条大动脉,就是杭浦高速。今年1月28日建成通车的杭浦高速,是继1998年沪杭高速建成之后,杭州通往上海的第二条高速。它意味着整个杭州都市经济圈融入长三角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嘉兴作为杭浦高速途径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这第二条快速通道使得嘉兴与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有了一条新的纽带。而对于杭州它则有着更深的意义,杭浦高速就像是一条黄金管道,来自长三角各地车流,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底下这个交通大枢纽向苏沪杭三地,源源不断分流。

  浙江省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陈自芳认为,嘉兴等长三角各市都在努力通过交通破“界”,都市圈城市间交通的勾连带来的效应将是整个都市圈的共赢。杭浦高速就是通过交通共赢、杭州分享大桥经济的一个缩影。

  海河联运一年运煤省下3000万

  “大桥经济”之外,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唯一拥有出海口的城市嘉兴,还是水运经济的枢纽。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钱江通道等重大合作工程的推进,最终都离不开一个嘉兴港。“在完善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将进行航道改造,形成公路与航运无缝对接,为嘉兴港打造完整的运输网。”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局长顾国强表示。

  昨日下午,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乍嘉苏航道的金海湾码头,近百平方米的码头上尘土飞扬。运煤的大货车排着队,正从两张乒乓桌大小般的运输平台上把煤卸往内河船舶。不久的将来,这样低效的中转模式将成为历史。“我们将规划实施海河联运工程,千吨级海轮将不再需要把货物卸入货车,通过陆路运输至内河码头进行转运。这不仅省略了海路与水路中转,还大大改善了环境。”顾国强介绍,嘉兴海河直达工程建成后,在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和沿海各港口间实现内贸运输500~1000吨级船舶 “无缝衔接”,而外贸集装箱运输,在杭嘉湖各内河集装箱港装船后,通过内河船舶直接运至洋山港装上外轮。

  煤炭是嘉兴港的主要货种,杭州、湖州、绍兴等地的电煤主要从嘉兴港运入,而这个运输量还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在增长。

  据了解,海河直达工程完工后,嘉兴港每吨煤炭的中转费可节约5元左右,嘉兴港通过水路中转的煤有600万吨,以此计算,每年的中转费就要3000万元。再加上海船、内陆船舶两次装卸费,实现海河联运后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

  航道像都市圈的“毛细血管”

  “只有把航道建设成像毛细血管一样通向杭州都市经济圈腹地,才能扩大嘉兴港对杭、湖、绍的辐射。”嘉兴港务局局长助理王龙彬表示。河网密布是嘉兴港实现海河联运的最大优势。

  在独山港区,采访团记者们看到了一段正在开凿的人工航道。据了解,这条全长12公里的黄姑塘航道是杭平申线的一部分,而杭平申线是航道改建里程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航道。“杭平申线基本与杭浦高速平行,就像是一条水上杭浦高速,直接伸向大杭州。” 王龙彬说。

  京杭运河嘉兴段、杭湖申嘉线、乍嘉苏线航道……航道建设的“五干三支”网络建成后,都市圈内各地整个水运里程、时间与成本都将大大降低。而对于杭州都市经济圈而言,一条条航道将“出海口”搬到了外贸企业的“家门口”,提高了嘉兴港的物流辐射效能。此外,嘉兴港的辐射范围还将拓展至钱塘江中上游、钱塘江以南以及苏南地区。

  借道嘉兴杭州打造出海口

  采访团的车行至独山港区海堤,杭州和嘉兴合建的粮食码头映入眼帘。

  今年3月6日正式开港投运的粮食码头是杭、嘉两地港口建设的第一口甜水。一期一个3.5至5万吨级的泊位已经建成,二期将在一期的基础上再建一个同等级的粮食泊位,另预留了两个泊位。

  据了解,杭嘉湖地区每年的粮食调入量达30亿公斤,而这个缺口还在扩大。独山港粮食码头投入运行,结束了杭州湾北部没有粮食码头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码头从战略上打通和拓展了杭州湾北岸的物流大通道。

  “杭州经济快速发展,苦于没有自己的出海港口,大工业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打造杭州出海口,已经迫在眉睫。”5月16日,杭州市市长蔡奇赴嘉兴港独山港区调研杭州出海口建设时表示。

  目前杭州货物运送,主要是通过公路,到上海或宁波出海,中转距离长,陆路运输成本也比水路高。大量工业原料和各类贸易物资进出频繁的杭州,因为没有出海口、深水码头,进一步发展大工业受到了制约。借港出海为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海洋经济做了铺垫。

  杭嘉合建粮食码头拉开了嘉兴港区大建设的序幕。嘉兴市港务局三期办黄国良指着粮食码头不远处说:“航道建设之外,为实现河海联运,河海直达通道工程(船闸)也将在这里启建,三个万吨级的煤炭码头、应急排涝工程、一个1100亩滩涂的围垦这些工程都已开始规划。”

  一片宁静的独山港区滩涂边暗流涌动,这里即将迎来一场气势恢弘的建设大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