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整合加速进行时

2008-5-23 12:59:00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见习记者 张辉
  近日,攀钢集团旗下三上市公司发出的一则公告,让钢铁业整合再次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热点。
  该公告表示,鞍钢集团将正式成为攀钢整体上市的现金选择权第三方。钢铁行业中的两个“大块头”,最终实现了牵手。这也将是钢铁行业
  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重组。
  而在此之前,其它钢铁企业也纷纷展开攻势,兼并、重组、入股,钢铁行业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广东与宝钢集团开展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宝钢集团将兼并重组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武钢集团对柳钢集团的重组。这意味着以宝钢和武钢为主导的两个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即将走上前台。
  而在2007年,宝钢刚完成对八一钢铁的控股,与包钢协议战略合作框架,并与邯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同样在2007年,武钢重组昆钢,基本形成了其中西南战略发展架构。与此同时,首钢则自从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便没有松懈,业内纷纷认为其将在河北钢铁业整合中唱主角。
  如此种种。用某钢铁企业的话说,现在钢铁行业的竞争特点“不是怕企业收购得太多”,而是“怕抢得太慢”!
  钢铁行业遭遇内外挤压
  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
  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明显下降。尤其是对欧美市场出口,已呈大幅萎缩。根据海关统计数字,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钢材113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9.3%;平均出口价格871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33.4%。其中,3月份单月出口钢材415.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2.6%。从出口方向来看,一季度对欧盟和美国的钢材出口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6.4%和27.3%。
  与此同时,原材料上涨也给钢铁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首先是铁矿石和海运运费的大幅涨价。2007年,澳大利亚矿石每吨仅为57.70美元,2008年,价格已经上涨至95.20美元。与此同时,巴西矿石也由2007年的每吨52.51美元大幅上涨至86.65美元。总体来看,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91.78美元,而2007年不过55.62美元。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钢铁生产原料的90%来自铁矿石,因此,铁矿石涨价对我国钢铁企业影响非常大。
  伴随铁矿石涨价的是,近两年来,海运费也增长迅速。2006年,海运运费测量仅为16.44美元,2007便翻了一倍,达至34.71美元,进入2008年,更是突破了40美元/吨的高价。进口矿石到岸价格从2006年的每吨67.24美元开始,一路“扶摇直上”,至2008年,已达每吨133.43美元。
  另一方面,国内焦炭和废钢成本也有明显扩大。2007年,国内焦炭价格仅为每吨1200元,2008年便上涨至2000元的高价,成本增量高达800元,涨价幅度高达66.67%。另外,废钢价格也从2007年的每吨2300元,上升为2008年的3000元,成本增量700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较2006年的废钢成本增量仅为每吨284元,2006年较2005年的成本增量甚至为-264元。钢材生产的成本上涨可见一斑。
  除此以外,政策层面还限制压缩了部分钢铁产量。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强在其近日发布的钢铁行业策略报告中表示,为了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北京周边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受到了一定压力。目前,第二批淘汰名单已经出台,两批合计在2010年前淘汰落后炼铁8917万吨,炼钢7776万吨。其中,08年要淘汰落后炼铁3706万吨,炼钢3802万吨,相当于07年产量的8%。
  马鞍山钢铁公司原总经理朱昌逑还于近日表示,钢铁行业还面临着巨大的节水压力。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水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行业整合任重而道远
  “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今后(钢铁行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关键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
  京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迟京东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出口过度、进口矿石依存度偏高等问题,而这些与钢铁产业过低集中度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业内人士认为,低集中度使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议价能力相当有限,不仅要承受着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压力;除此以外,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据了解,近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表声明,号召中国钢铁企业和矿商联合抵制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原因是力拓企图降低长期合同矿的数量,转而增加中国的现货铁矿石供应,以赚取更高额的利润。业内人士表示,钢铁业协会号召联合抵制,在侧面上反映了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所造成的国际声音太弱,钢铁业协会出面实属无奈之举。
  在此情况下,行业整合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人甚至提出,2008年将是钢铁行业大整合年。
  事实上,国家对钢铁企业并购重组一直持鼓励态度。早在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就明确提出,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该政策还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然而,在此次整合之前,虽然重组、合并的呼声不断,但是,钢铁业整合一直“走走停停”。一位钢铁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2004年以来,
  中国钢铁业发展迅速。至2006年,中国历史性地实现钢铁净出口。历史资料显示,2006年1至10月份,国内累计出口钢材3285万吨,同比增长91.6%,累计进口钢材1554万吨,同比下降29.12%。该资深人士分析,由于出口增长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中国钢铁行业的许多矛盾得以掩盖,因此,钢铁
  业整合也数次搁浅。
  但是,这一现象在去年发生了悄然转变。2007年9月份,中国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粗钢的数量首度出现了同比下降。钢铁业出口出现拐点。
  随之而来的是,那些繁荣背后矛盾显现了出来。
  尽管如此,钢铁业整合仍然困难重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钢铁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钢铁行业整合主要分为宝钢的全国布点模式、鞍钢本钢的“区域统筹、向外拓展”模式和省域内的莱钢——济钢模式。
  在此三种模式之中,“区域统筹、向外拓展”模式效果比较明显,其它两种则阻力较大。其中,宝钢模式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当地政府,“有些钢铁企业对当地GDP贡献较大,出于税收等多方面考虑,当地政府不愿将其拱手让人。”另外,由于莱钢——济钢模式是同省内两个势均力敌企业的整合,因此,就面临着一个“谁是老大”的问题。
  四强格局日趋明朗化
  由整合动作来看,宝钢、鞍钢、首钢、武钢这四家,是本轮整合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2007年11月底,或许是受当时“全球第一大矿业巨头提出收购力合力拓”的消息刺激,中国钢铁业协会组织召开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与企业发展研讨会。会上,钢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称,协会已建议国务院制定国家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规划,为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速。而且,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有宝钢、鞍本、首唐、武钢四大集团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不难看出钢铁业协会的良苦用心。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10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而这个目标的完成,四强的带动作用不容低估。
  据此,业内人士分析,钢铁业四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基本敲定,东北以鞍钢——本钢为核心,华北以首钢——唐钢为核心,华东以宝钢——马钢为核心,中西南则以武钢为核心。再加上四个大佬仍马不停蹄地“跑马圈地”,四强格局指日可待。
  不过,业内专家同时指出,虽然四强格局是众望所归,但是最终形成“应该不会太快!”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