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政策变局与商品价格上涨冲动的博弈

2008-5-21 13: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尽管上周末(5月16日)国际市场出现了集体“暴动”行情:在美元贬值带动下,原油、黄金、谷物、软商品等等纷纷走高,但中国市场本周一表现平淡,遍及所有商品市场,今日(5月20日)在隔夜外盘谷物等下跌带动下,几近全盘走绿。 
  一定程度上而言,在当前“国难当头”中国重心都在关注抗震救灾的同时,市场以这种温和的方式,似乎可以告慰更多的亡灵,但仔细分析,后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依然围绕政策变局和商品价格潜在上涨冲动的博弈中发展。  
  震灾对农业及相关商品价格、CPI走高的刺激冲动事实存在  
  截至目前灾害损失:截至19日12时,我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34073人遇难,245108人受伤,1975年唐山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人民币,2005年南亚大地震造成巴基斯坦50亿美元的损失,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更高达1000亿美元。专家预测,中国这次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会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但从以往经历来看,地震过后受灾地区的工业生产往往会很快反弹。  
  农业影响相对严重: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并非制造业重镇,占中国全年的GDP不超过3.5%,但灾后大量基础设施的重建,必然增加了对国内铜、铝、锌等基本金属的需求预期,对价格远期的冲击仍不可忽视;农业方面,四川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8.2%,粮食产出则占9.2%,农业占到四川GDP的20%,由于农业对地震相当敏感,地震可能会使农作物或者推迟收获或者绝收,为本来就偏紧的粮食供应带来更大的压力。  
  CPI上涨压力加深:同时,地震后农业生产设备遭到破坏,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被损毁,年久失修的水库及堤坝等都会成为农业生产的隐患,农业大省受灾,将使中国已经相当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雪上加霜。过去的4个月中国CPI涨幅分别为7.1%、8.7%、8.3%、8.5%,市场预计如同今年2月的雪灾一样,此次地震将令2008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2008年国家初期制定的CPI控制在4.8%困难重重。 
  信贷紧缩面临两难抉择:地震对四川工业、农业产生的破坏,以及受灾群众对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都将对目前早已绷紧的通胀施加新的压力,同时灾后重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有关方面将不得不扩大信贷额度以满足重建的需要,因此,预计今年银行信贷总规模相比去年会不降反升。  
  国际输入型通胀夹击:同时国际市场背景之下,在“输入型通货膨胀”(中国高价进口国际原料、金融资本各种渠道不断涌入中国)夹击下,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价格上行的冲动。因此就当前形势来看,商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甚至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投资者仍需警惕。  
  政策调控后市难度加大  
  昨天、今日、明天,对于中国,乃至所有的华夏同胞都是个特殊的日子,定位为全国哀悼日,是对逝者的哀悼,生者的尊重,中国第一次对于普通百姓生命价值的尊崇,短期内中国人的个人感情以及爱国热情将主绝对主导,如果说目前阶段,包括行业从业者、市场的投资者以及部分国际贸易商等都不会触及中国同胞的感情,配合国家的政策而动,那么后市能够完全避免吗,这里就是个问号。  
  但商品价格的最终取向在于实际的供求状况,就这一点而言,似乎令后期价格上涨存在着上涨的冲动。包括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等在内的物资调配部门已经发出保证灾区基本生活资料供应和价格平稳的相关通知,按照受灾人口1000万、每人每天1斤粮、保证三个月供应的标准,研究提出加强地方和中央储备粮油调度,保证灾区粮油市场供应的方案和措施;并从实际角度出发,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储备机构,向灾区运送大量的粮油物资,上周四(15日)16.4万吨的中央储备粮油紧急投放到地震灾区,包括10万吨中央储备稻谷、5万吨中央储备小麦和1.4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油。预计未来还将有大规模的储备粮油投放灾区。  
  这似乎是给了借机拉升商品期货价格的投机者明确信号,供应本已成为问题,突然增加的这部分更是令储备捉襟见肘,如何平衡这些因素,可能是未来中国商品价格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所在,尤其是目前上市的几大商品期货品种,包括大豆、豆油及其它三大植物油、小麦等价格走向。 (首创期货)
 豆价逼近前高调控预期加大   期货日报5月21日:近期国际大豆市场缺乏新消息,市场反复炒作阿根廷罢工事件和农作物播种进度。国际市场走势缺乏方向,对国内市场指引不强,然而近期海运费市场持续暴涨令人关注。海运费的大涨增加国内大豆进口成本,推动国内市场走势振荡上行,走势强于CBOT大豆市场。 
  CBOT豆价摇摆不定 
  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对于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的预估远低于市场预期,支撑大豆市场振荡走高。不过,由于大豆播种活动仍在进行之中,种植面积仍存变数。经过短暂炒作之后,市场关注的重点又重新回到阿根廷农户罢工问题上。自3月份以来,阿根廷农民为抗议政府上调农产品出口关税举行了罢工活动。阿根廷大豆出口受阻,刺激美国大豆出口反季节上升,对CBOT大豆走势产生了支撑作用。4月份,阿根廷农户暂停罢工一个月,但农民与政府的谈判陷入僵局,5月初阿根廷农户再度开始罢工,预计罢工可能持续到21号。不过,政府以及农业团体领袖态度缓和,希望再次举行谈判。周一,阿根廷农业团体领袖宣布,将在21日结束罢工,与政府进行谈判。随着阿根廷农户罢工事态的发展,CBOT大豆走势摇摆不定。预计在罢工问题解决前,大豆市场走势仍将维持振荡格局。不过,一旦罢工结束,阿根廷大豆恢复出口,季节性供给压力将对CBOT大豆走势产生较大压力。 
  大豆面积增幅受限 
  除了阿根廷罢工问题之外,近期市场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农作物播种进度。自玉米播种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潮湿天气,令玉米播种延迟。一旦错过最佳播种时机,玉米单产将下降,美国农户可能会转向播种大豆,这令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上升,对走势产生一定压力。不过,近期天气好转,玉米播种进度加快,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幅度受限。据美国农业部周度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止到5月18日,美国玉米种植率为73%,前一周为51%,仍低于去年同期的88%。大豆种植率为27%,低于去年同期的52%。近两周以来,玉米播种进度明显加快,但大豆播种进度较为缓慢。从作物生长报告来看,对于CBOT大豆略有利多。不过,市场对于播种进度的炒作仍未结束,天气对市场的影响也将增强。 
  国际海运费持续暴涨 
  近期,海运费市场持续暴涨令人关注。作为进口成本的一部分,海运费的持续暴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四川地震灾情备受世界关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也逐渐表现出来。由于四川发生地震,市场预期中国对于水泥及钢材等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为海运费市场提供了新的动力。近几日国际干散海运费连创年内新高,目前南美至中国粮船运费已经超过170美元、美国至中国粮船运费接近160美元。海运费的大涨抵消了CBOT大豆市场的跌幅,推动进口成本上升,对于连豆走势产生支撑。 
  除海运费上涨对国内市场的提振之外,国产大豆存量不多,也对近月合约走势提供支撑。在多头资金进场推动下,A0809合约跃跃欲试,冲击前期高点,但A0901合约反弹受阻,目前两合约价差维持在千元以上。由于两个合约分属不同的作物年度,因此两者价差不能用持仓成本来简单计算。在2008/2009年度世界大豆供给形势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远月合约上涨幅度受限。虽然短期走势来看A0809合约可能突破前期高点,但市场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今年国内突发事件较为频繁,加之CPI指数的走高,预计后期国家调控压力将加大,国内市场面临的调控压力仍需引起投资者关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