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至映秀“啃”通“生命线”

2008-5-19 13:4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13国道是离震中汶川最近的一条公路,被视为最关键的“生命通道”。然而,从都江堰到汶川的96公里道路上,有35.67公里遭到损坏,其中由于山体崩滑造成的大型滑坡202处、中型滑坡48处、小型滑坡75处,同时还有大型泥石流5处、中型泥石流11处、小型泥石流30处。在这段路上,有的桥梁完全塌陷,有的路段路基完全垮掉。 
        为了早日抢通这段“生命通道”,四川省交通系统集中最强的队伍、使用最好的设备、配备最权威的专家,通过各方面紧密配合,领导现场指挥,24小时轮番作业。5月17日17时30分,213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最后一处大的塌方区被抢通,至此,从都江堰市到映秀镇的公路交通实现了全线贯通。 
多头推进 中间开花 两边夹击 
        抢通213国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作业面受限。在部队和大型机具来到现场之后,因为作业面的限制,机具、人力只能在一旁,有劲使不上。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前线指挥部经过研究,提出了“多头推进、中间开花、两边夹击”的指导思想。他们首先在坍塌区打通一条通道,把机具和设备先运过去,这样既有一组机具直奔下一个作业面,又有一组机具与原来的机具形成两面夹击。这样,一个作业面就变成3个。同时,在一个坍塌区还没清理完成的时候,不断将机具和人员运向下一个坍塌区,最多的时候,曾有几十个工作面同时作业。由四川省交通厅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徒步到达各个塌方路段,因地制宜,组织当地原有的工程机械开展清理塌方泥石的作业,形成了“中间开花”的局面,水路打通之后,“中间开花”的局面不断扩大,使得各个塌方区同时进行作业,不断取得进展。 
        正在现场指挥抢修工作的四川省交通厅厅长高烽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抢修工作采取了正确措施,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如果按照普通的办法,几个月搞下来就相当不容易了”。 
“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冒着余震与滚石的危险,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董事长高淳带队连续作业72小时,终于在5月14日7时10分,“啃”下第一块“硬骨头”——国道213线灰窑沟(953K+200M)大坍塌区。通过这里,人员和各种机具源源不断地涌向映秀方向。 
        5月16日凌晨2时,四川省交通厅总工程师陈乐生和省交通厅公路局副局长罗玉宏从工地上下来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四川省副省长王宁、省交通厅厅长高烽等都在等着他们,因为他们“啃”下了另一块“硬骨头”——用贝雷架加固已成危桥的寿江桥。从5月14日凌晨3时到7时,将贝雷架吊装运赴工地,到5月16日凌晨2时完成架桥加固。这期间,他们已经连续工作23个小时没有合眼。 
突破最后一道“瓶颈” 
        震后第二天,四川省路桥集团董事长孙云就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川高公司、武警某部、解放军某部配合,打通阿坝铝厂到映秀镇的通道。这是都江堰至映秀道路最后一段,里程虽只有3公里,却是打通这条“生命线”的最后一道“瓶颈”。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有的213国道在此处已被完全损毁,短期内没有修复的可能。专家们经过调研建议:利用水库和岷江,开辟水上通道,恢复老的213国道,避开部分受阻路段。 
        5月16日一早,孙云带着100多名公司骨干,开着最先进的10多台大型设备,分成两个工作面,全力推进,铲除路面沉积的淤泥。但由于该区域连日来大小余震不断,推土机边往前推,山体边塌方,推了又塌,塌了再推!15个小时后,该处的5000立方米土石才被清理完毕。 
保通任务仍艰巨 
        5月17日21时,设在213国道旁的抗震救灾交通保障指挥部仍亮着灯,四川省交通部门的30多名负责人在商讨:打通的道路很脆弱,下一步重点是保通。为此,四川省交通厅要求,所有已经清通的路段,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机具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24小时监控,确保救灾物资运输不中断。 
        5月18日凌晨,都江堰至映秀段突降强暴雨。指挥部负责人对记者说,刚打通的路段面临严峻考验,甚至不能排除塌方可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