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沿海鞋厂谋划转战西部

2008-5-19 10: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中国的皮革行业正像候鸟一样自东向西迁移。 
  制鞋成本较去年增加20%
  由于“西部鞋都”这个名号的号召力,重庆西部的县城璧山昨天一口气签下16个投资项目。大批来自江浙、港澳台甚至还有印度的商人涌向璧山,考察这个中国西部最大的“鞋都”,展示他们的商品,寻找潜在的客户。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东部沿海的制造成本太贵了。
  成本压力主导“东鞋西进”
  皮革行业正像候鸟一样迁移,中国西部的官员们欣喜地把它称为“东鞋西进”。而参展的温州商人们则更多地把这种“西进”看成是难以改变的趋势。“今年制鞋整体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在皮鞋零售价格没有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奥康公司生产部经理樊曼说。
  据一位参展商介绍,在温州的瓯海工业区,鞋商们已经不敢接七八月份的单子,“怕人民币升值,赔了怎么办”。据测算,一家有500名员工的制鞋厂,企业的整体成本可以比去年高出26%左右,新劳动法又促使员工工资增加了200万元左右,一些企业只能保本经营。
  根据鞋商们私下的测算,在温州瓯海工业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小鞋企倒闭或接近倒闭,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保本经营。而根据亚洲鞋业商会2007年11月的统计,在广东的鞋厂有五六千家,但大中型鞋厂已经关闭1000多家。
  而关闭并不意味着立即死亡,实际上,中国的西部正在用丰富的劳动力和空旷整齐的厂房迎接着东部的商人们,“鞋王”奥康在重庆璧山投了10亿元,巨大的工业园区占地5100亩。
  奥康:西进可节约20%成本
  “东部地区的皮革业正在遭遇难题,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说,“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这些都是难以改变的趋势,当然,也给了西部很大的发展契机”。
  而根据奥康重庆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远武的介绍,与在东部沿海相比,奥康在重庆每生产一双鞋,至少可以节约成本20%,“这不是奥康一家的个案,实际上这已经可以被看成是行业数据”。
  由于很早就意识到成本问题,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的“西进”决策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实施,现在,更多的沿海企业也随之前往西部,原先在东莞为巴西鞋业巨头派诺蒙配套加工的20余家鞋厂,已经在成本压力之下,全体搬到重庆的璧山县。
  张淑华也认为,据皮革协会此前的访问和调查,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沿海鞋厂现在把目光转向中国的西部和越南,“商人们在试水,他们并没有完全选择关厂和转移”,张淑华认为,东部沿海的所谓“倒闭潮”其实更像是一种产业方向的调整,“要么选择重新定位,要么去西部投资,总需要改变”。
  八家台资鞋厂秘密考察
  而更多的参展者,并没有急于做出投资决策,他们要详细考察东西部的区别。来自香港雄昌原料公司的罗先生向记者形容起企业命运的起伏,“在广东,很多的皮革加工厂现在都请不到人,即使是工资已经上涨了20%至30%,一百来人的小厂,只有40个人开工的多的是”。
  罗先生已经感受到某种心理落差,“当年刚到广东时,感觉上像是被高高兴兴迎进来,现在要产业升级了,要重点发展高科技,我们这些加工厂自然会有些失落”。不是被政策,而是被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推着走,沿海的皮革加工厂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光,“要么挨过去,挨不过就去别的地方”。
  中国西部和越南成为考察热点,据璧山县相关组织者介绍,除了引入东南沿海及港商的考察之外,现在共有八家台资鞋厂都盯上了中国西部最大的鞋都,正在和政府招商部门进行洽谈,“如果引资成功,这些鞋厂的年产量都在500万双”。
  不过,考察者仍在犹豫,据罗先生描述,西部的生产配套设施和产业链条还并不成熟,“要生产皮料,还不能一下子买齐所有的材料”。而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则给西部鞋都提出了建议,“要发展,也不能走30年前广东的老路,定位还是个难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