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第三方物流策略

2008-5-17 13: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面向某一行业的专业性垂直网站模式发展势头强劲,BtoB(Business to Business)、BtoC(Business to Customer)商务市场交易额大幅攀升,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上网交易。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原本就比较落后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子商务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网上购物用户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商品配送流量,导致物流配送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诸环节中的最为薄弱的环节,物流配送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是促进企业物流活动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物流产业刚刚起步,其中既有传统物流企业向新型物流企业过渡的结构调整问题,也有新入局企业的初创铺开问题,因此,物流产业政策的导向应立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谨防政出多门,草率定规,出现新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目前,我国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中心或基地,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相互之间毫无关联,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建立条块之间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做到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要设计出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又可优化增量配置的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的全国性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并按此规划构建我国的运输干线通道和物流结点,合理设立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各省、各发展综合物流基地的中心城市再按照全国的统一规划,经过认真切实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之后,制定能和周边地区密切配合的地方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基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刚刚起步,政府制订物流政策与法规时都应秉持充分依靠市场活力、不随意干涉市场自我运行规律的原则。—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做到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统一,努力降低市场运行的政策和法律成本。各地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入竞争机制,简化相关程序和手续;制订恰当的价格和税收、市场准入政策及相应的法规制度;与WTO规则所规定的国际物流法律秩序保持衔接和一致;抓紧清理、修订不利于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包括全国及各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市场管理法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等,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
     (三)尽快建立全国物流业统一开放的市场
     统一开放的市场是物流业长远发展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只能保护一时一地的若干企业利益,却无助于长远和整体的部门、地区发展。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纠正和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统一、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当前应首先从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和线路审批制度入手,打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保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要在物流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方面给企业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并积极帮助解决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城市物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建立与周边地区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公开和及时通报有关物流信息,以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四)货主企业要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思想,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重视物流管理工作,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市场
     第三方物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1)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努力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个环节能力的利用节省费用,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利。(3)减少库存。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减少了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顾客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是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品牌形象。(5)分散风险。企业可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分散有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企业可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货主企业要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思想,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支持。
    (五)作为从事第三方物流产业的企业,必须具有提供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要达到的目标不是简单的送货、库存,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车队和仓库,最重要的是对物流的设计。所以,经营者必须用现代物流配送而不是传统储运的理论指导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必须使物流配送系统在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花费最小的物流成本,使得所有的物流成本的总和最少。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人手,尽全力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技术、活动方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
     (六)根据现有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手段,找到物流发展的切入点
     在我国,大件物品送货上门的业务已开展几年了,许多厂家在送货服务、售后服务方面也都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完全能利用电子商务在网上展示它们商品的式样、质地、材料、性能等并运用送货的有效手段而成为电子商务的新军。通过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将传统的物流模式转化为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模式,使整个的物流配送网络具有最优的库存分布、最理想的库存水平、最快捷的市场反应、最快的输送手段等。譬如利用邮政运输部门为电子商务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因为邮政运输网络已经深入到农村,包括偏远的小山村,在城市,邮政局更是覆盖了每一个角落。
     (七)建立供应链关系,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由于我国目前物流业不发达和电子商务厂商自身存在不足,一个企业同时在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务两条线上发展,并非易事。如果企业盲目地同时从事两个行业、追求大而全的做法,毕竟大部分企业作电子商务的在技术层面不错,作物流配送就不一定很优秀。所以,电子商务的物流最好留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去做,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即:电子商务厂商采取合作、合营或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方式,将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外包出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的物流配送网体系,与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供应链关系,以求双赢。
     (八)完善物流行业协会组织
     逐步建立全国及地方的物流行业协会组织,将以往政府过多的管理职能逐步过渡,交给行业协会行使。加强物流业发展中的行业协调和行业自律,并从法律法规上加以支持,对物流行业协会组织的功能、作用、职权及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络和沟通作出法律规定,使对物流的管理逐步与国际惯例对接,发挥民间组织所固有的协调功能和专业知识。
     (九)大力培养物流人才
     中国的物流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物流发展的历史证明,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具备—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物流供应链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以美国为例,美国物流管理者大约92%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职业资格证书。具体的专业结构为: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2%、商科52%、工程23%、其它专业13%;研究生毕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3%、商科73%、工程12%、其它专业2% ④。培养物流人才可以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大中专院校应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或者通过国家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组织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满足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