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向“第四代港口”跨越

2008-5-17 11:32:00 来源:烟台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黄海之滨,渤海咽喉。山东烟台,正以踌躇满志的信心,展现着建设一流强港、枢纽大港、向现代化港口 城市迈进的决心:“2010年,基本拉开现代化大型枢纽港的格局和框架;2020年,装卸仓储、引领产业和物流集散三大功能全面完善,在全国乃至世界港口航运业地位全面提升。” 
    “全面建成黄渤海、东北亚地区区域性现代化大型枢纽港口”。今天的烟台港,已不仅仅是烟台的烟台港,更是山东半岛、环黄渤海地区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开放的重要窗口。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迫切需求。烟台,正在重新考量港口的作用与意义,向着“第四代港口”的目标,放手开拓城市发展的更大空间。 
    港口转型:整合生产要素迫在眉睫 
    “港口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大的转型。”聚焦临港产业采访团在烟台市各大港区采访,几乎所有的港口人,都对烟台港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满怀焦虑和冲动。 
    这种焦虑和冲动并非没有来由 
    眼下,我国国际贸易货物80%以上由水路运输完成。港口作为海运的起点和终点,首先是大量货物的结集点。近年来,世界主要现代港口,总体上已开始由第三代向更高、更新层次过渡。龙口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祥罡告诉记者,过去的港口功能仅仅是装卸、仓储和简单加工;如今,港口已是整合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平台:“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大调整。港口不转型不行了!” 
    在环渤海地区采访,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种港口转型的热潮感染着、激荡着。天津港将自己置身于滨海新区、港口背后20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乃至欧亚大陆桥头堡的位置上重新谋划,未来5年将投资367亿元,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连港整合水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资源,根据货主的需求,提供全程打包的物流服务,打造全程物流链,正从传统的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转变;营口港把自己作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7个城市组成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出海口,作为沈西工业走廊这个世界及装备制造业“航空母舰”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传统的行政划分、地域界限,将老工业基地优势和港口优势融为一体,推动沿海城市和腹地城市共同发展、良性互动,成功实现战略转型。 
    烟台港口向何处去? 
    面对周边港口波澜壮阔的转型大潮,烟台市港航管理局局长杜福堂说:“处在转型期的烟台港口,应迅速把战略重点转到港口物流各种资源的全面整合上。整合各种要素,形成包括虚拟物流在内的物流联盟,已迫在眉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具有整合地区各生产要素功能的平台,烟台的港口作为区域市场信息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接点,区域经济与国内经济、国际经济的交汇点,必须实现从传统货流到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成为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点,才能占据物流生产要素整合平台的资源优势。 
    “现代港口已由保证经济活动顺畅完成的‘后勤服务总站’,转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动作的‘前方调度总站’。”有关专家指出,世界港口发展的趋势正向第四代港口跃进。“第四代港口”以城市为主体,以自由贸易为依托,成为主动策划、组织和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前方调度总站、产业集聚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我们的港口应通过发挥经济的聚集效应,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挥1+1>2的效应。” 
    向“第四代港口”迅速转型,是港口和烟台的现实首选。 
    产业提升: 
    不能把眼光停留在工厂 
    大宇造船、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等龙头企业纷纷涌现;六区一带、四大产业、六大产品集群等发展重点初步确立……在烟台市各地采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临港产业蓬勃兴起的发展热潮正在掀起。伴随着港口转型,临港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依托港口向更高的产业层次提升。 
    但是很显然,只提升临港工业本身的产业层次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有那么多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业,却没有一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强势产业。”说起我市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烟台出口加工区管委主任宋家来却掰着手指对比发达地区找起了差距。 
    日照岚山港腹地半径300公里范围内,涵盖济南、徐州、南京、临沂等大中城市,木材消费量巨大,曾一度被认定为江北最大的木材储运基地。但“储运”一词也正说明了当地木材产业的尴尬———这里的木材物流加工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只停留在“为他人做嫁衣”阶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们开始规划建立木材物流加工基地,将其作为五大临港产业之一重点规划培育,目前正在形成集木材加工、储运、物流于一体,辐射苏北、鲁南地区的大规模木材产业集群。 
    没有任何优势的张家港,临港产业强势提升的气魄更让我们惊叹:没有矿产优势,却造就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没有森林资源,却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之一;人均粮田不足0.7亩,却建起了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 
    “眼看着别人正在形成一个个产业‘高地’,我们心急如焚。”宋家来说,经过多年发展,烟台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工业基地,年产量19.76万千升,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40%。但是,我们坐拥张裕、威龙、中粮长城等数家中国葡萄酒行业前十强企业,却没有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据介绍,名贵高价红酒拍卖集中地的国际红酒中心,过去是伦敦和纽约。随着国际葡萄酒物流舞台的风云变幻,这一中心正在向香港转移。作为亚洲唯一国际葡萄暨葡萄酒城的市民,宋家来发出深深叹息:“这一次,为什么不是烟台?” 
     宋家来说,烟台有山东唯一拓展保税物流业务的出口加工区,临港产业的提升不能放着这块先天的“跳板”不用。在城市经济随港口发展向“第四代港口”迈进的航程上,我们必须引导临港优势产业走出低层次状态,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形成物流中心,更充分地发挥集约效应。 
    城市突破: 
    “四大中心”提升烟台品牌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是传统意义上对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的描述。在烟台,这句话的内涵正不断延伸,城市与港口的新一轮对话已经开启。 
    杜福堂告诉我们,为拓展临港产业发展空间,构架起更高层次港口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大城市产业与港口之间的互动共生,我市正按照“第四代港口”功能和港区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打造物流成本洼地,构建现代物流枢纽,全面推进“四大中心”建设。 
    ——芝罘湾保税物流港区及国际贸易中心。抓住国家赋予烟台出口加工区保税叠加政策的机遇,加快推动出口加工区与烟台港“区港联动”,实现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配送、国际中转、商品检测、商品展示、研发加工、港口作业等联动作业,为争取申办保税港区奠定基础。 
    ——龙口配煤物流中心。发挥龙口煤炭生产基地和龙口港区的仓储物流两个优势,加快建设配煤物流中心,尽快形成北煤外运大通道打好基础。 
    ——液化品物流中心。在加快推进烟台港和泰山石化的液化品战略协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管道、运输、原油码头等基础设施。依托烟台港西港区寻求国际大公司合作,同时实现蓬莱、莱州等港区原油或液化品码头物流分工协作、重点运作,逐步形成未来液化品物流和交易中心。 
    ——木材物流中心。目前,烟台市的西北林业公司,在俄罗斯获得了大片森林的开发权,依托这些木材的物流和贸易,拉动一个大的物流产业。与此同时,发挥烟大铁路轮渡的重要作用,通过火车将俄罗斯和东北的木材运到山东半岛,形成木材物流和贸易高地。 
    “目前,烟台港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化肥国际交易中心,建成后物流和贸易结合的综合效益将相当可观。”放眼未来,杜福堂充满信心:“根据国家刚刚出台的政策,一个省要建一个再生资源中心。烟台港动作迅速,已争取到废旧钢铁中心业务,将有1O0万吨的废旧钢铁经烟台港集散、贸易。只要我们将出口加工区和烟台港的功能尽快叠加整合起来,实现区港一体化,这个中心就一定会大有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向“第四代港口”跨越,烟台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上,拥有了全新的发展视野。烟台,正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描绘着港口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权立通 张景亮 通讯员 梁连增)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