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研究

2008-5-16 10: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树婷
    有别于国外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整个物流金融的开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估协助、产品信息供应、货品监控等多方面的支持。
    协助信用评估:由于银行缺乏对相关行业业务的了解,也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业务状况,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用评级时,根据相关公司无货调配状况以及业务安排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参考信息。
    产品信息供应:与传统基于信用评级的放贷机制不同,物流金融的业务形式是基于存货的质押融资。一般认为有借贷方存货做抵押,银行的还款风险应该比较低,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货物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快速贬值,还有些存货二次出售的价值很小或是根本就难以转让。相较而言,那些价格波动较小、易于变现、不易变质的货物对贷款的保障性更大。因此,银行在接受存货质押前必须掌握大量有关行业发展、交易情况以及产品保管等信息,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经营成本。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长期从事相关行业的运输、仓储业务,无论是在对行业总体的把握上还是在存货保管方面都有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为银行在抵押物选择上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
    货品监控: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的运作特点,物流金融的质押业务在实践中多采用动态的操作模式,例如“总量控制”、“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如何加强对存货的监管与控制,成为质押业务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银行的质物保管人,必须在日常的保管中加强对质押物的养护与保管,企业一旦无力还贷,必须保质保量的将质物交由银行处理。
    在物流金融的运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突破了原有的仓储、配送等职能,开始参与到企业的融资流程中,提供包括出质货物监管、信用评价、货物信息供应、还款担保等多种服务,在服务创新方面,有所尝试,但与世界顶级物流公司相比其服务层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基于供应链层面提供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服务。物流金融的信用评价强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要降低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就必须实现物流网络的优化。3PL作为连接供应链各节点的纽带,掌握着包括产、供、销等多方信息资源,对供应链有全局的把握,同时熟知物流专业知识,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引入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必将在物流网络的优化业务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物流企业服务的附加值。
    二是基于物流业务的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在物流金融的运作中,针对金融企业的操作难点,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在不泄露业务对象的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提供相应参数,其中包括货物变现能力评估、变质风险评估、价格波动风险评估、企业信用评价等。通过参与企业融资过程,与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锁住顾客,用服务打造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咨询服务供应领域不会仅限于物流金融,还可以扩展到包括投资项目策划、企业产品开发、物流成本核算等各方面。
    三是在质押融资中,协助银行进行抵押货物的变现。质押融资中,一旦借贷方由于各种原因无力还款,抵押物资将被银行强行变现还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开设抵押物收购或中介销售等服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网络优势,将存货转手销售,必要时还可将半成品进行简单再加工,保障企业和银行多方利益,增加公司利润,促进物流金融顺利开展,实现多赢。
    四是开展短期融资相关业务。物流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可行渠道,由于银行自身的多方局限性,由银行作为主体推广物流金融还存在很多问题,相较之下由物流企业开展相关融资业务更符合行业要求。然而,限于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自有资金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虽然就目前来看,物流企业无法直接开展金融活动,但在物流金融的巨大投资回报下,相信很快就会有相关服务开发出来,在既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使物流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下有效开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