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价格“骤升”轴承企业应对有方

2008-5-14 19: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郑合
    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2月两个月全行业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71%,而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0.91%。
    在4月9日中国轴协召开的“降低产品成本、应对原材料涨价措施研讨会”上,轴协理事长张凡分析指出,“虽然一季度轴承行业运行状况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物料、人力成本增加,轴承企业面临上下游两个市场的双重挤压,运行难度加大,经营风险加重。”◎多重因素压缩利润
    进入2008年,轴承行业几乎是在一片原材料的“涨”声中度过。
    据了解,截至3月末,直径50mm热轧不退火轴承钢材平均价格在6450元/吨,直径100mm的模铸退火材平均价格在7940元/吨,与2月末相比皆上涨400元/吨以上。而从二季度开始,钢材市场将迎来需求旺季,预计轴承钢价格也将继续保持高位上行。
    有调查表明,尽管中国已成为轴承生产大国,但中国最大的轴承企业规模仅为美国TORRINGTON的8.5%。由此看来,中国轴承行业是以中小企业群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相对提高。其次,出口企业还将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转嫁成本作用不大
    面对成本激增,国内企业似乎最先考虑的应对策略当是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
    从2007年年末起,几乎所有厂家的轴承产品销售价格都有上调。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引春告诉记者,作为配套零部件,轴承价格的调整相对比较灵活。产品出厂价格是厂家与客户协商的结果,而客户也是了解原材料市场行情的,因此,只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价格适度上调客户大都能理性接受。
    但仅靠提高产品售价能否从根本上给企业“减负”呢?在“降低产品成本、应对原材料涨价措施研讨会”上,企业代表也普遍反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已超出企业的消化能力,而产品出厂价的适当调高对成本的转嫁作用并不大。
    轴协建议,企业应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消化成本压力。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水平和附加值;提高生产集中度,积极从技术、管理上消化一部分涨价因素。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国内外用户协商,加快企业资金流动。此外,众多企业还呼吁,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应政策。◎企业多方应对
    我国轴承行业过去也曾经历过原材料涨价及国外反倾销等风波,如今正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在此次原材料涨价风潮来临之时,企业并没有措手不及,更多的是表现出一分理性与从容。不过对于如何进行成本“减肥”,企业则各有其道。
    王继元表示,瓦轴将“三管齐下”,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营销体制改革、技术工艺创新应对挑战。在瓦轴新工业园区,将主打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约8.5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