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港一体化互相促发展

2008-5-14 15: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区港联动、区港一体化”是国内外推动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如今,烟台正结合本地情况,加快港口建设提升硬环境,积极推进区港联动,理顺临港经济“软环境”,通过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将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覆盖到港区,拓展和提升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有效促进了保税区与港口良性的互动发展。 
    “前港后区” 双赢格局
    烟台出口加工区位于市区北部,北至疏港高速公路,东连近年发展迅猛的烟台港。有着地缘优势的“区”与“港”,如何互动双赢,一直是业界的话题。
    “目前,一个集装箱从加工装箱到最后装船需要50多道手续,而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实行区港联动后,可将所有手续并为一道手续,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 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主任宋家来告诉记者,出口加工区将海关监管手段向港区延伸,划定一定区域实行物理隔离,与加工区相连接,对进出口手续实行一次报关,对货物进出境实行一次报备。记者了解到,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整合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资源后,又将政策优势向港口延伸,赋予港口新的功能,使出口加工区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互补和叠加,实现出口加工区国际贸易、出口加工、采购、仓储、中转、分拨等功能和港口功能的有机组合,形成“前港后区”格局。
    “发展临港产业一定要坚持区港一体、港区联动。”市港航局杜福堂局长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烟台没有一个系统的、统筹的发展理念,往往各自为政。尤其对于临港产业,由于区港未能形成一体,没有整体联动,导致与产业无法有效衔接,这是困扰烟台临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目前烟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功能刚刚起步,区港一体化格局远未形成,港口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不强。
    为实现港口和物流产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目前烟台正积极实施港区一体化战略、建立港区联动运行机制。杜福堂告诉记者,我市按照“高层运筹、专业推动、实体运作”的要求,将“区港一体化”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核心战略和重要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成立了港口发展和“区港一体化”专业推进委员会,具体负责协调“区港一体化”运作及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
    区港联动 两点突破
    “现在国际资本的特点是往‘低处’流动,即往成本最低的地方聚集。”杜福堂表示,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为烟台加速发展临港产业带来了机遇,在承接资本转移的过程中,烟台必须尽快在实行区港一体化、港区联动上取得突破,而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烟台港和出口加工区的联动以及烟台港西港区和开发区的联动两大问题。
    出口加工区依托烟台港集装箱码头吸引了临港型企业的聚拢,自身又拥有保税物流叠加优惠的政策,杜福堂认为,“如果将政策用足用活,那么出口加工区和烟台港实现区港一体、港区联动便大有文章可做,不仅仅对出口加工区,对整个烟台市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记者采访了解到,日前,烟台港集团利用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功能的政策利好,成立了海港国际保税物流公司,把港区联动变成了现实。在巩固内贸集装箱中转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日韩近洋航线,美西航线货运量稳定提高。“烟台港与出口加工区已率先迈出了港区联动的步伐,今后我市将继续科学运筹,用足用活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的政策,积极争取将保税港区政策扩大到其它项目上去。” 杜福堂表示,下步我市将用足用好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的政策,积极引进高端物流企业,尽快拓展检测、维修、研发和产品展示等各项保税物流功能,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的功用,大力发展电子、化工产品等传统货种,开发汽车零部件、机械等新货种。同时依托烟台港毗邻出口加工区的地缘优势,按照区港联动并最终建成保税港的发展目标,开工建设烟台港国际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加快构建起带动我市、拉动周边的保税物流网络。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大格局中,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必须依靠临港产业和重化工业。”开发区管委副主任王宏峰认为,只有依托西港区,将开发区的优势和产业统筹合理地在西港区进行布局,“借助开发区与西港区的联动,才能确保开发区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抢占先机。”王宏峰表示,在目前西港区集疏运体系尚未完备之前,西港区同样也要依托开发区浓厚的临港产业基础来拉动港口的建设,从这个角度讲,西港区和开发区实行港区一体是必然的。“开发区与西港区的联动形成合力,既各取所长、扬长避短,又互相拓展了发展空间。”目前,万华石化、泰山石化等项目已经有了规划,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联动。采访中,大家认为开发区和烟台港要共同把西港区全面启动起来,一方面使港口的实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使开发区在重化工业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样西港区在未来的竞争力也将大大提升。据开发区港航局负责人介绍,有关部门计划在西港区后方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发展三大临港产业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加工产业区、3.7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区和3.6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园区计划在今后3-5年里依托西港区对外引进200家加工企业和港口服务项目,“使烟台临港产业成为促进烟台港发展的重要力量。”
    港区联动 全面推进
    采访团在县市区采访发现,各地政府正全速推进当地港区一体化进程,统筹发展的港区联动局面已全面拉开框架。蓬莱西港区围绕能源、造船、石化、建材等进行布局,各个产业都有大的龙头企业在推动和拉动,临港工业区和港口正在有机结合,逐步融为一体。同样,龙口、莱州,特别是海阳市在港区联动上也均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当地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临港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港一体、港区联动做好了,无论是港口还是临港产业的发展都有了保障,如果没有区港一体的意识、机制和举措,那烟台发展港口和临港产业就是一句空话。”杜福堂介绍,今后我市将以烟台港为重点,通过内引外联、发展内陆“无水港”等举措,努力激发发展活力,提高装备水平,拓展经济腹地。各港口企业将进行功能拓展与业务流程再造,大力发展港口装卸搬运、中转运输等基础业务,积极开展船代、货代等代理业务,努力提升和拓展集装箱、滚装、配送服务等高附加值和新型物流增值服务,实现由“港到港”向“门到门”服务的转变。杜福堂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制定相关举措,从港口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全部突破,加快推动港区联动发展。
    港区联动、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加强港口建设和集疏运服务体系建设。据介绍,下步我市将重点搞好烟台港西港区7-20万吨级大型通用散货泊位和液化码头、芝罘湾港区2-7万吨级大型集装箱码头、龙口屺坶岛10万吨级大型通用泊位、莱州港区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码头全部建成后,全市港口将新增年通过能力4360万吨和150万标箱。”杜福堂说。同时,抓好德龙烟铁路建设,加快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栾家口港区、莱州港区进港铁路建设,实现铁路集疏运网络;解决好南北方向高速公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重点抓好龙口到青岛的高速、烟台到海阳的高速及威乌高速与同三高速沿大辛店一带的“高接高”,以及西港区、龙口港、莱州港三条疏港高速的建设,积极做好液体化工管道运输建设的前期工作。
    在完善港口和集疏运体系硬件的同时,我市还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杜福堂介绍,烟台将积极实施大通关战略,优化口岸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加快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海关、海事等部门要实行现场办公。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统筹研究解决好产业园区规划、岸线和海域使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以大项目、大产业、大公司为重点,突出搞好专业招商:围绕港口建设瞄准国际国内大公司、大企业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走出去、请进来,尽快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将烟台港打造成东北亚临港产业和物流链上的重要环节。”杜福堂对烟台港区联动后的明天信心饱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